一月展览|故宫X凡尔赛宫廷展、出来弥生指印画、艾莉斯亚.夸德
【展览/当代艺术/文物】新一年刚刚开始,已经迎来不少值得期待展览,不论你喜欢历史文物还是当代艺术,都有机会在本月得到收获。这次我们精选五个展览,涵盖故宫与凡尔赛宫中法交流展览、日本艺术家出来弥生充满少女感指印“少数派旗帜”、著名艺术家艾莉斯亚.夸德大型装置及雕塑、朱兴华90大寿生日展以及美国艺术家斯科特·卡恩月亮主题展览,总有一个适合你。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
地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厅9
日期:即日至2025年5月4日
东方紫禁城以及西方凡尔赛宫,分别是中法两国的政治、文化和艺术中心,分别藏有大量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原来在十七、 十八世纪,两国交流曾经非常紧密,以往来法国传教士成为桥梁,中法在科学技术、工艺、文化艺术、哲学思想等领域不断交流互鉴。这次“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便展出近 150 件来自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收藏文物,让大家认识这段历史。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分别展出两座宫殿收藏珍品、两国交流下科学仪器、工艺创新和艺术互动。不少展品值得一看,譬如著名国王路易十四加冕礼服像、乾隆帝朝服像、用于演示太阳、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等天体运动的南怀仁款浑仪、西洋仕女图画珐瑯插屏、法国宫廷收藏中国香水喷泉等,展示了西方人眼中乾隆帝形象之法国制乾隆帝瓷板像,还有以水墨表达西方绘画工艺的《十骏马图册》,同样值得一看。
为了配合展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亦与法国糕点品牌DALLOYAU推出“中法文化盛荟”下午茶,不少餐点与展览相关,譬如杞子桂花杯配以人手彩绘花卉图案装饰,而马卡龙顶部分别装饰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及凡尔赛宫标志性大门,呼应十七、十八世纪中法宫廷文化艺术交流。
出来弥生 少数派旗帜
地点: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号K11 Atelier Victoria Dockside 807室贝浩登画廊
日期:即日至2025年3月8日
在1999年水户艺术馆举办群展“日本零年”中,除了展出大竹伸朗、冈本太郎、村上隆等著名艺术家作品,当时还有一位艺术家作品首次亮相——那便是仅仅20岁出头的出来弥生(Yayoi Deki)。她被认为是作为2000年后最受瞩目艺术家之一,作品常用作唱片封面,其后又后又参加了多个重要群展。她以独特指印手法,创作了偏执且细密大尺幅作品,鲜艳色调和细腻绘画,传达着纯粹而永恒青春气息。
出来弥生香港首次个展“少数派旗帜”是她“旗帜”系列延续,她一开始创造该系列是因为单纯地觉得“国旗颜色很漂亮”,从这样一种少女式感性出发,渐渐地展开至少数群体旗帜创作。她通过指印无数迷你脸孔,创造出超然存在感,愉悦氛围与深刻复杂主题共存。出来弥生曾表示每一个指印都对应着虚构“Nanaka村”村民面貌,,当它们被挂到墙上,就会创造出“Nanaka村”快乐空间。作品色彩以不同形态流淌,显现压倒性快感,天才与稚气共存。
艾莉斯亚.夸德:彼托邦
地点:赛马会艺方
日期:即日至2025年4月6日
甫进入当代著名艺术家艾莉斯亚.夸德(Alicja Kwade)香港美术馆个展“彼托邦”空间,会有一种奇异失重感,以监狱栏杆隔开的洁白空间不同又有相似之处,伴随作品时钟持续滴答声音,正好探索时间流逝概念。
艾莉斯亚.夸德为展览创造一个非凡感知多重宇宙“彼托邦”——意指乌托邦形成前概念状态,内有逆向转动时钟、旋绕漂浮岩石、反脆弱椅子,和随著时间推移而隐约显见之时针,涵盖艺术家不同时期九件作品,糅合雕塑、声音、灯光和表演装置多种媒介,虚实交织感官体验中,借鉴抽象科学和哲学概念,深入探究对时间、空间、系统和世界感知。
展览其中一件重要作品是动态雕塑《彼托邦的天空》,她将大馆监狱外墙原石和红砖与当代艺术创作结合。悬浮石头在空中缓缓回旋,试图在不稳状态中保持平衡。大馆红砖背面压印著“UTOPIA”一词,与监狱环境形成强烈对比。《状态(相矛盾)》则在看似塑胶材质椅子上以不同形态嵌入看似难以承托的石头,驱使观众思考外在环境与我们内心世界连结。
朱爷九十生日快乐!
地点:汉雅轩 香港葵涌工业街17-21号 美安工业大厦2楼
日期:即日至2025年3月1日
香港在世艺术家中,朱兴华可能最知名水墨艺术家之一。适逢今年他九十大寿,便特别在汉雅轩办展,精选作品逾六十件,聚集他历年秘密珍藏加新作,回顾六十多年绘画生命。
他在青年时期进入专科学院后,创作便与专业精神科护理生涯并行,他对人情世事充满关怀,画作并不强调故事情节,但沈淀在层层墨渍之下尽能见其阅历。他近年深居简出,唯独利用绘画支撑著精神世界:他在超市购物票速记生活点滴、以图画赞叹“美国达人秀”的演出、惊艳后院盆栽开花“小确幸”。朱兴华陪伴香港小市民走过半个世纪社会变迁,笔下风云幻变带著柴米油盐的朴实。
斯科特·卡恩:蓝月难逢
地点: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 (H Queen’s 5–6F)卓纳画廊
日期:即日至2025年2月22日
不同于朱兴华的肖像画,最后介绍这个展览则是用风景画为主调。美国艺术家斯科特·卡恩(Scott Kahn)展览 《蓝月难逢》聚焦不同类型满月及其丰富内涵,将之作为核心构图元素。展览名称来自其2023年画作《蓝月》,指一个月中出现两次月亮之罕有月相,而该词汇源于16世纪,表达不可思议离奇现象。
卡恩使用独特绘画语言,诗意地描绘了他周遭世界壮丽与平凡。这次展览中画作充斥著电光色彩或幽灵般阴影,将观众带入另一领域。展览展示了艺术家对风景这一门类独特处理方式,譬如两幅相关小尺寸作品《蓝月II》和《女贞树篱后的日落》放大了《蓝月》元素进行改造,《春月》则是让观众透过树丛空隙望月,制造出一种神秘纵深感。
月亮以外,展览也展出其件精选风景作品,如《海阔天空》与《斯托克弗莱明的悬崖 IV》,至于作品《纸牌游戏》则是结合了肖像和风景画,让人联想起达芬奇《最后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