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重生|法国文化瑰宝12月重新开放收费惹争议可能犯法

撰文: 何国龙
出版:更新:

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这座象征著法国文化与历史的建筑,在2019年的一场大火中受到重创,经历了五年的修复和重建过程今年已接近尾声,即将于12月8日重新开放,在此之前,巴黎市政府和文化部门针对圣母院及其周边地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重大计划,包括一项耗资高达5,500万欧元的绿化改造计划,今回来看看重生后的圣母院改变了甚么,以及最近引起重大争议,针对进入圣母院是否应该收取入场费的讨论。

圣母院自1163年开始建造,至1345年完工,是为法国最重要的宗教和文化象征之一,承载了无数的历史事件与文化记忆。在天主教教堂的身分之外,亦是众多法国文学和艺术的灵感来源。几乎每位光临巴黎的游客都会到访,每年吸引著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成为巴黎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回溯到2019年4月15日圣母院发生了大火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标志性的尖塔和木制结构几乎完全烧毁,这场灾难引发了全球的关注,时任法国总统马克龙承诺将在五年内完成重建,并将其恢复到火灾前的光景,这承诺亦于5年后确实兑现了。

2019年4月15日圣母院发生了大火(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标志性的尖塔和木制结构在大火中几乎被完全烧毁(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在奥运举行期间的巴黎圣母院(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随著圣母院的重建,巴黎市政府刚刚于10月公布了一项新的改造计划,将圣母院的周边地区转变为生态绿洲,预算高达5,500万欧元,以新增约1,800平方米的绿化带,栽种160棵树木,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让游客能够在自然环境中享受圣母院的美景。另一方面在还将重振塞纳河沿岸的步道,提供更好的步行空间及增设观景平台,用来俯瞰圣路易岛及塞纳河的壮丽景色,新计划亦包括将地下停车场改建为游客服务区以提供各种便利设施。改造的意义不仅是对圣母院周边环境的提升,更是巴黎市在举办完奥运之后推动生态复苏的重要一步,应对城市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

巴黎圣母院新的改造方案(图片来源:Ville de Paris)

虽然无论是市民还是游客都会乐于接受新的改造方案,但随著圣母院的重建接近完成,法国文化部长提出了一项争议性提案,建议对未来进入圣母院的游客收取5欧元的入场费以帮助维护这座文化遗产,提案随即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反应,特别是来自法国天主教会的反对声音。其实在世界各地,很多宗教设施都有收费的做法,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未完工的天主教堂、西班牙圣家堂是要购票入场的,去年有多达500万游客光临为圣家堂带来了超过1亿欧元。米兰主教座堂甚至提供快速通关门票的选择。再者,如果5欧元能够为圣母院的维护提供资金,让游客也能参与保护历史建筑,相信大家都会愿意的。

图片来源:www.notredamedeparis.fr

不过在法国天主教会的角度,认为收费违背了宗教场所对所有人开放的原则,1905年世俗主义法(或称政教分离法)定下了自由进入大教堂和教堂的原则,无论是朝圣者还是游客都应该可以无条件进入圣母院,以保持其对信仰的开放性,不限任何信仰、性别、意见或经济背景。世俗主义法亦明文规定了宗教场所不得收取税项或费用,所以是次的提案甚至可能触犯了法律。另一方面,在实行上将会有一定难度,难以做到仅向游客收费,圣母院的朝圣者和游客从来没有被区分进入,即使在礼拜举行期间参观也同时进行。对于收费方案其实无论支持或反对皆是对巴黎圣母院一个良性的讨论,矛盾的核心在于如何在维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保障其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曾指出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正在遭旅游的威胁,不仅是巴黎,也是很多国家正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