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惠森《白湖映像》一部比荒诞剧更荒诞的非典型荒诞剧|何故专栏
《白湖映像》是一部非典型的荒诞剧,一部比荒诞剧更荒诞的荒诞剧!果然,能够超越潘惠森,只有潘惠森!
《白湖映像》是一次很好玩过瘾的剧场创作与再创作,以充满意象的独特手法,带领观众进入“潘惠森宇宙”的平行时空。
《白湖映像》由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潘Sir潘惠森编剧,进剧场联合艺术总监陈丽珠执导,将潘惠森的“昆虫系列”五合一,以微小却充满生命力的“昆虫”比喻不同背景的香港小市民,一同见证大时代,记录香港回归后的众生相。
《白湖映像》的蓝本“昆虫系列”,是潘Sir在1997年到2001年间完成的五个剧本,当年逐年上演,顺序是《鸡春咁大只曱甴两头岳》、《蚂蚁上树》、《三姊妹与哥哥和一只蟋蟀》、《螳螂捕蝉》和《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当中《鸡》、《三》和《在》均获香港戏剧协会的“香港舞台剧奖”最佳剧本奖,其余两个剧本则获提名,乃是潘惠森的代表作,廿多年后,他借《白湖映像》分享一份“沉淀后的体会”,和陈丽珠一起引领观众游走于如真如幻的文字和意象中,反映香港小市民在躁动的九十年代所经历的各种变化、演化、甚至退化。
《白湖映像》由余翰廷、丁彤欣、吴家良、欧阳骏、张紫琪、陈嘉乐、文瑞兴、郭静雯、杜隽饶、蔡溥泰、陈健豪、潘泰铭、王晓怡、麦静雯和梁子峰十五位演员同台,他们都没有角色名字,他们分别饰演潘Sir“昆虫系列”五个剧本里的不同角色,以及不断在地上爬行时代表各式各样卑微却坚韧的“昆虫”,包括:在天台上幻想可以到达“𠮶边”(对面)的基层市民(《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匿藏在旅馆的两个杀手(《螳螂捕蝉》);在唐楼小巷茶档工作的两母女(《鸡春咁大只曱甴两头岳》);随时会抽筋的茶客、随时会打瞌睡的酒楼企堂、贩卖铁达尼的滑头推销员(《蚂蚁上树》);父母相继去世后,曾经温暖又舒适的安乐窝开始漏水,一起面对困境的大姊与两个妹妹和弟弟(《三姊妹与哥哥和一只蟋蟀》);以及贯穿不同故事时空的速递员,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白湖。
《白湖映像》的故事由一九九七年的一场狂风暴雨开始,风雨打湿了快递员的包裹,包裹在九十年代的香港大街小巷到处漂流,速递员奔波于由包裹上的地址所交织而成的“蜘蛛网”,遇见了其他被困在这个城市(蜘蛛网)的不同“昆虫”。个人最爱速递员乱入两个杀手匿藏的旅馆,将应该送往805室的鲜花误送到705室,补完了《螳螂捕蝉》的剧情,而他竟然误会了两个杀手是在玩密室逃脱游戏,就擦出了更荒诞的火花!另一神来之笔,就是速递员竟然独力将打不开门的雪柜送上天台,如果负责修维雪柜的“潘记”粉墨登场,将会更有趣、更有意思!
《白湖映像》的演出善用尽整个香港大会堂剧院,开场时,背上有一双翅膀的陈健豪,是从观众席左边的楼梯出场,然后上舞台,演出过程中,配合故事多线发展(速递员加“昆虫系列”五个剧本),连同舞台上倾斜了的转台,不只有前、中,后景,更利用了舞台和观众席之间的位置,当真是目不暇给。诚然,这个剧适合在更大的场地演出,并且可以加入跟观众的适量互动。
《白湖映像》对于潘Sir的忠实观众,肯定会看得非常兴奋,就像跟一班老朋友久别重逢,一起重拾当年在剧场里被潘Sir的幽默、睿智、天马行空所震撼的喜悦。然而,如果你不熟悉潘Sir的“昆虫系列”,很可能会看得一头雾水,对于个别情节或许会难以理解,甚至不知所措,尤其是“白湖”的真谛,庆幸香港话剧团为此有特别安排。
《白湖映像》不只是一出舞台剧,更有五场以“昆虫与我”为主题,结合读书、写作与漫游的延伸活动,包括:5月15日的“两个杀手不太冷──《螳螂捕蝉》读书会”和“女企堂梦游仙境──《蚂蚁上树》读书会”、5月19日的“一只生活在水中的蟋蟀──《三姊妹与哥哥和一只蟋蟀》创意写作坊”、5月26日的“曱甴两头岳时的心事──《鸡春咁大只曱甴两头岳》创意写作坊”、以及6月1日在北角公众码头集合的“在城巿漫游的失途蜘蛛──《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文本散步”,对《白湖映像》有兴趣或疑问的观众,一起在剧场外进入“潘惠森宇宙”吧!
(专栏“何故火锅馆”每月刊出,标题由编辑撰写。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作者简介︱何故,内向、忧郁而文静的作家,已推出超过 20 本小说。从电影和打边炉领悟人生道理。
更多电影评论文章,可参看作者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