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艺术生毕业一年:兼职创作难储钱,但感到满足和自由
数间院校的本科毕业展将于六月底完结,意味着毕业生要离开青葱校园,投入社会。01记者回访去年的毕业生,这一年来他们怎样“摸着石头过河”,走出自己的路来?
在艺术教育中摸索窍门的一年
一年前访问了刚从浸大视觉艺术院毕业的詹志豪,那时他已决心要从事艺术教育,一年后他依然一边在中学任教,一边从事自己的创作。喜欢以摄影和录像做创作的他,大学时已参加浸大举办的「憧憬世界」摄影教育计划,协助艺术家到中学教授摄影工作坊,毕业后由助教摇身一变,成为半职教师,亲自执起教鞭,教导中学生使用非传统方法影相,例如使用菲林机、 蓝晒技术、相机暗室来拍摄,让中学生重新审视摄影,他又带领学生游在不同社区,建立学生与社群的关系。
“最初任教时,我有点迷失,在大学与同学一起讲艺术,大家都好易理解。当面对一群并不太熟悉艺术的中四学生,我该怎样转化知识,才能让他们明白呢?”詹志豪一个学期上十多堂课,自言与少年人有代沟,年纪虽然只是相差七、八年,看待摄影的角度却截然不同,“就算给他们相机,他们都会用手机影相,又用whatsapp交功课,压缩影像失去了质素,他们都觉得有没有所谓”。由于学生“讲极都唔听”,他建议学生打印出实体影像,制成摄影集,他们看见实体照片,才明白手机与相机拍摄的分别。
长时间相处后,詹志豪慢慢地摸索出教学的窍门,主动留意学生的兴趣。“我加入他们的Instagram账户,留意他们喜欢什么影什么,原来他们喜欢影人像,喜欢影自己和朋友。”于是,詹志豪鼓励他们用菲林机影人像,又在黑房冲晒菲林,学习模拟摄影的基本技巧,探索现代与过去的拍摄方式。“今年目标都达到了,毕业时想做艺术教育,在社区中实践所学到的,与预期所想的都很接近。”詹志豪笑说。
“虽然我不能储钱,但一定可以维生,我想继续走这条路,兼职打工加创作先会自由一点,适合我的性格。我不想打份办公室工,坐足八个钟。”
兼职创作较自由 坚决不做办公室工
毕业后,詹志豪与几位同学在葵兴工厂区分租工作室,他一直坚持创作,然而创作时间却比以前少了很多。“创作步伐放慢了很多,以前在学校时,一年有十件作品,现在一年只有两份作品。”
过去一年,他要兼顾教学,不时帮助浸大旧同学布置展场,赚取外快,赚的钱虽然不高,但足够支付生活费、家用、工作室租金,他形容是“正常毕业生的人工”。“虽然我不能储钱,但一定可以维生,我想继续走这条路,兼职打工加创作先会自由一点,适合我的性格。我不想打份办公室工,坐足八个钟。”
走入社区街头 艺术创作新尝试过去一年,詹志豪不但创作摄影与录像艺术,他在艺术路上也有新尝试,去年十二月,他与几位本地艺术家上演一场偶发艺术(Happening),直接、具体地与大众产生互动。那场由民间机构C&G艺术单位举办的“西九化谈实录三:湿九晒”,艺术家们以“湿”为题材,在太子水渠道上晾晒“湿的作品”。
少做行为艺术的詹志豪在太子街道上即席做创作。“水渠道有好多纸皮,令我联想起学校有很多艺术杂志,我想知道它们值多少钱,亦想和社区分享创作。”他从学校收集过期的艺术杂志,撕成碎片、加水做纸浆、压成纸砖,从回收商手中获得五元报酬,并以《宣传纸本砖》反思艺术与金钱的关系。他将会参加孟买艺术交流计划 ,今年九月时远赴盂买,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一起创作,并在当地的公共空间展出,与观众互动交流。
詹志豪决意从事艺术教育,继续以创作介入社区,分享社群艺术的凝聚力。“要维生,又要持续创作,都有困难的时候,要付家用、生活费、工作室费用。当我计掂条数,心中有个预算,就觉得平衡一点。”他自信地说。
詹志豪给毕业生的小贴士1)预先计好生活费、家用、工作室费用,心中有个预算,便能安心创作。2)找相熟朋友分享工作室,生活上有共识,才没有争执。3)民间艺术机构时常举办不同艺术活动,多多留意Facebook资讯,主动加组织做朋友,参与活动,增加展示作品或合作机会。4)观看不同展览,留意身边艺术朋友做什么,了解艺术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