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过来人】数据先行!食评精准化 网罗全城最好餐厅

撰文: 仲𪲔因
出版:更新:
热衷寻找美食的Dominic(左)和Kelvin(右),将对饮食的兴趣转化为创业意念。(吴钟坤摄)

香港食肆林立,想找有质素的餐厅,办法不外乎参考报章杂志、网站和Blogger。然而,海量的食评中混杂不少俗称“鳝稿”的广告和网络打手的假食评,要找真正具参考价值的资讯其实不易。以帮助用户轻松“揾餐晏仔”,减低“中伏”机率为使命的两位80后——Kelvin和Dominic,决定破旧立新,严选全城600间最佳餐厅,并将数据分析应用在食评上。

本于金融界工作,并曾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进修的Kelvin和Dominic,察觉到香港在衣、食、住、行4大范畴上,惟独“食”方面仍在使用传统的“揾食”模式,10年来几乎没曾转变,加上巿场充斥低质素的食评和广告,遂看准机会开发应用程式FeedMe Guru,以建立可信度高及高质素的权威食评平台。

注意到大众“揾食艰难”,因此Kelvin和Dominic务求以数据化引擎将食评搜寻做到精准快速。(吴钟坤摄)

食评与撰写文章一样,人人描述的著眼点均有不同,而Dominic和Kelvin研发的引擎便运用“文本情感分析”技术(Sentiment Analysis),辨别出食评家对餐厅的评价。“我们根据浏览量、食评人的年资及追随者等多方面条件,挑选出约60个网站及Blogger等食评来源,再以Sentiment Analysis技术识别他们对餐厅的观感是正面、中肯还是负面,得出的餐厅选单会再交给Blogger筛选,以进一步印证食评的参考价值,如此反复测试,便能做到精准化,选出最可靠食评和最佳餐厅,并将大部分广告及鳝稿筛去。”Kelvin解释,“坊间有不少虚假食评,我们专注以专业食评做大数据,确保筛选结果中肯,不会因任何人的个别评语而影响可信性。”

面对OpenRice和Instagram两大港人常用的“揾食”途径,Kelvin和Dominic均对FeedMe Guru的优势充满信心。“Instagram并非用于搜寻餐厅为主的专业工具,虽然可用标签(hashtag)找到美食,但亦会出现许多无关资讯;OpenRice无疑是资讯齐备,但食评质素参差,而且由于有太多餐厅,用户需花时间搜寻。数据化的FeedMe Guru能有效找到可信食评,600间精选餐厅更可让用户快速找到心水之选,可信度高和快捷是我们的最大优势。”

FeedMe Guru目前已有约35,000名用户,用户主要为25至45岁专业人士,两人期望能透过FeedMe Guru建构饮食社群,并做到一App到位。“以往大家在不同平台找到餐厅后,会再开浏览器看餐厅资料,然后拨打电话,过程繁琐。FeedMe Guru未来除能用于搜寻餐厅外,亦可直接订位。”

二人原以英文开发程式,收集意见后将推出中文版,让港人用起来更有亲切感。(官网截图)

FeedMe Guru虽以香港起步,却并不满足于此,Kelvin提到其一次旅行经历,更决心要把FeedMe Guru带出香港。“那次在日本想试一间餐厅,结果去到才知已倒闭,即时搜寻当地的饮食资讯却全以日文显示,不得要领,就算看得懂也不知评价真伪。”类似经历相信也是不少港人的外游写照,因此两人将开发台湾、星加玻及首尔等旅游热点城巿,务求成为港人出门的美食指南。“FeedMe Guru是个实用性高的应用程式,如能成功发展外游巿场,甚至可以取代TripAdviser和传统旅游书。”

带领食评由人性化走向精准化,为用户筛选最好餐厅的FeedMe Guru iOS版已于去年年尾推出,Android版将于未来1至2个月内推出。后起之秀能否打破大家的“揾食”常规,成为人人手机的必备求生应用程式,还需拭目以待。

场地提供:Am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