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过来人】28岁武痴做老板 桃红醒狮踩入婚庆市场

撰文: 方心惠
出版:更新:
郑怡锐于2015年创立喜狮,为业界新晋的年轻武术师傅。(李泽彤摄)

在响彻云天的锣鼓声中,一只桃红色的醒狮活灵活现地穿梭于人潮间。作为狮团领班人,28岁的郑怡锐除于狮前狮后打点大小外,更不时大展身手,干劲十足,他以武术创业,不单是一场冒险,也在延续对舞狮的热情。

武术狂迷 一切从兴趣开始

15岁开始拜师习武,学习拳法及舞狮的郑怡锐,两年前已为人师及创立武馆,开班授徒,传承中国武术。及后他觉得舞狮表演亦可发展成事业,因此去年另创立专为商业表演而设的喜狮制作公司,推动香港舞狮行业发展。“舞狮是我的兴趣,就是收入不多,再辛苦亦不打算放弃。武馆是一个传承及宏扬武术的地方,不应加入商业成分,我将它与喜狮的角色分得很清楚。”

狮裤和狮被不能放进洗衣机,只可晒干。(黄宝莹摄)

说是不会放弃,但郑师傅坦言经营喜狮并不容易,维持公司稳定收入更是一直困扰他。“做舞狮的,生意量不稳定,一年四季没分淡旺季,就是生意量不稳定。农历年间的工作当然较多,平日则会在新舖开张及婚宴等场合表演,但这些工作不是每日都有。”

为配合摆放装备及练习的需要,郑师傅共为喜狮租用了几个地方,但他称租金却非创业的最大成本。“租金大概是几千至一万元左右吧!反是翻新及保养狮头的费用的成本更高。要知每次工作的收入通常只得一万或几千元,但维修一只狮头却已需逾千元;每次表演完毕,我与一班手足亦要处理后勤工作,单是为狮头梳毛便要用一小时,又要维修其他装备、检查狮头能否顺畅眨眼等,这些零星工夫要花上一整日。”

威风背后 毅力搭救

对郑师傅来说,喜狮是自己的第二事业,而他的正职亦为“师傅级”人马 ── 客货车车队创办人及驾车师傅,他更指组织车队的难度不比创办喜狮为低。“车队每名成员都是靠自己的实力去换取属于自己的货车与事业,老板就是他们自己;我作为车队发起人,要不断向他们灌输团结的信息才能壮大车队,在竞争极大的业界中经营下去。”为此,郑师傅除驾车接载外,还要确保团队成员的客源充足,避免司机流失。

南狮狮头可分为鹤山装狮和佛山装狮两种,郑师傅所用的是白鹤装的一种,狮冠的设计是呈圆状的。(李泽彤摄)

要兼顾车队、武馆和喜狮,郑师傅直言并不轻松,他的家人亦对他创立喜狮甚有意见。“他们赞成我经营车队,因为有利可图,但不支持我以舞狮表演为业,觉得这是赚不到钱。然而,舞狮是我自小最喜欢的事情,我很想把它发展成事业。”应对收入不稳的问题,豁达的郑师傅决定“将勤补拙”,希望藉从车队所得的可弥补舞狮演出的不稳,并愿能获家人体谅。

为及早将事业带上轨道,郑师傅早已为喜狮定下2016年的发展大计。“时下婚宴趋于西化,南瓜车等装饰布置应有尽有,但中国文化元素较少,其实龙狮在市场上也很受落,尤其是新人的长辈,他们很喜欢看舞狮表演。这个市场甚少有舞狮圑队涉猎,但我相信有开发潜力。”他希望身旁的桃红色狮头可助他先拔头筹,藉精彩的舞狮演出祝福每对新人。习武之人从不轻言放弃,为着兴趣与理想,这次亦然,再多的挑战与试验他也愿意接受。

习武10多年的郑怡锐,笑言狭小的演出空间亦不会难到他,只要时间充裕,他便有把握带来精彩的演出。(黄宝莹摄)
喜狮的狮头及旗帜以桃红为主色,源于能营造洋溢喜庆的感觉。(李泽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