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最乐 “智慧”起行 澳大利亚社企推计划追踪企业捐款动向

撰文: 陈彦婷
出版:更新:

要做良心企业,未必只能继续单靠“有机”或“公平交易”等概念,就如这阵子社会提倡的共享经济,又或是如“深水埗明哥”派饭盒予街坊等皆是可取的做法。
一直以来,企业要为社会服务,大多会邀请顾客捐献慈善团体,但竟然捐款最终会用在何处,却是无法追寻,因此有澳大利亚创企便提供折冲的方式,提供植入式的服务,实行以最方便的方法来筹款,协助企业变成社会友好的公司。“逐渐变亦得,立即变亦得,得咗!”,要做良心企业,以后或许如染发般容易。

当零售业走向数码化的发展阶段时,进行共益慈善的方法亦一样可以利用电子科技来增加透明度。(iStock)

做男人要有膊头,社会亦鼓吹企业要有社会膊头。来自澳大利亚的Jeremy Meltzer曾亲身到访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现如柬埔寨等地的娼妓问题严重,又了解到超过7成以上的消费者希望能向会回馈社会的品牌上消费,于是便把商业与慈善融合,在2014年创立社企“i=Change”。

立即按此 追踪更多StartmeupHK 2017活动花絮!

有别以往在超市投硬币的做法,Jeremy看到网上营销的趋势,便主攻网上平台,望成为慈善团体与企业的桥梁。参加计划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定位,在平台上挑选合适支持的慈善团体,而每次当有顾客“帮衬”时,企业便会额外捐出1元到顾客挑选的慈善团体。i=Change网站会清晰显示该计划的捐赠总额,而且是现场直播即时滚动,顾客可以清楚看到自己所捐的每分毫的成效。Jeremy指:“这计划美丽的地方就是它的高透明度。从前我们不知道那1元最后的收益会在哪里,现在我们知道了。”时至今天,i=Change已成功筹得26万美元(约201万港元),现时参加企业多为美国与澳大利亚品牌,主要目标是帮助女性,但亦有帮助癌症病人及儿童等慈善计划。

Jeremy的家族生意为畅销美国的澳大利亚橄榄油品牌Yellingbo Gold,不过他可不愿只当个“二世祖”,而是想了解如何用自己的能力,为世界做得更多。(陈焯𪸩摄)

要为社会带来公义、公平,有些企业会从生产线做起改革,但事实上,亦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从根本起作出改变,因此Jeremy指这种“植入式慈善方法”能吸纳一些有意公益的“中途客”,而且服务按销售量来捐献,即每做成一单生意,企业才捐出1元的模式,比起每月定额收费较有弹性,令小型企业的负担较少,“有名女士跟我说想做这些多年,唯从未有时间去经营,现在我们便成为她,甚至很多企业的答案。”温情牌,对女士来说或许奏效,Jeremy亦笑指男性企业家听到这计划时,少不免劈头一句:“有无著数先?”,所以他特别分享一点,指有数据显示企业参加此计划后,由浏览网页到购物的顾客增加了6%,“顾客知道或许他们是不需要那条牛仔裤,但那丁点的价值便令他们购物欲增加了。”

近年在外地有称为B Corp(B Corporation)的企业,叫“B型”并不代表企业次一等,而是一种认证机制,企业必需符合社会与环境表现、企业责任,与透明化才可以称自己为B Corp。现时全球拥有B Corp认证的企业有15,000间,较2013年的770间有上升趋势,可见不少企业皆想对社会有所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