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起薪冇50k便犹如垃圾? 3大网上常见言论盲信就太天真…

撰文: 半宅职薯
出版:更新:

上讨论区,对你来说可能已经成为生活一部分。有时上讨论区,我会觉得自己进入了平行时空。今天半宅职薯就和大家分享,对于讨论区常见三大职场价值观的想法。

价值观一:新毕业生50K? 文员30K?

两个分别以年青人及妈妈为主要对象的讨论区,虽然网友的价值观截然不同,但对于职场薪金看法却如出一辙:持脱离普遍现实的标准。

新毕业生人工要$50K或以上,否则都是垃圾工或者“伏工”,是“唔系人做”的;文员的薪酬应该要达到$30K,并且工作量不高。这都是网友的价值观。

但当你参考政府统计处2021年第二季的统计报告,你会发现15至24岁年龄组别,男女合计的每月就业收入中位数(不包括外籍家庭佣工),是港币$13,000;25至34岁年龄组别,是港币$20,000;而收入最高的年龄组别,即35至44岁,也只是港币$24,000。

数据反映甚么?就是新毕业生月入$50K不是无可能,但那些都是人中龙凤,占劳工市场极少数。大部分人只是月入万多元而已。

相关文章:月薪逾2万每天只在整Excel表? 事主叹想转工网民却错重点…

+12

而另一方面,按主要工作所属职业划分的就业人士每月就业收入中位数(男女合计),“文书支援人员”收入中位数是港币$16,000。

至于较高层的“经理及行政级人员”和“专业人员”呢?收入分别是港币$45,000和$50,000。

那么一个文员是否有可能月入港币$30K呢?都是那一句,可能性是有的,只不过颇低,也绝非主流。

价值观二:“伏工”处处

“伏”这一个字有相当的主观成份,但也并不代表网民所认为的“伏工”实质上都是好工。问题出于期望落差。

年青人初投入职场,未摸清楚职场隐藏规则,故此自然认为聘用条件所写的工时就是真实的工时。

而与此同时,职场新鲜人未完全摆脱学生心态,误以为上班“学嘢”的意思是有专人在身旁开一个课程面授,却发现原来要边做边学,靠自己领悟,自然觉得孤单难耐。

那么在职场打滚了一段日子的人,又会否遇到“伏工”呢?其实他们一样要超时工作,靠自己边做边学,但却因为“睇化了”,接受了现实(也可以说是被现实磨蚀),自然主观的认为这是“正常工”,而不是“伏工”。

相关文章:财务自由|访谈21位白手起家有钱人 他们有这6个共通的生活习惯

+11

价值观三:崇尚辞职

当你多上讨论区,你会发现辞职仿佛是一种寻回自我,摆脱束缚,甚至值得崇尚和争相仿效的行为。

原因何在?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打工仔在职场上找不到希望。辞职离开无希望的地方,便代表有机会找到新希望。

而我所亲身接触的年青人,不少都认为工作不能带给他们希望,于是寻找另外的出路,例如创立副业。

当然,年长一代会因此而批评年青人不安定、无耐性。但从另一角度看,这究竟是上几代的人所设计出的“超稳定结构”(令既得利益者稳定地获益),令年青一代感到窒息、气馁、无希望。

再看同期政府统计处的失业数字,你会发现男女合计,15至19岁,以及20至24岁的失业比率,分别高达18.4%和13.3%,远高于5.5%的整体失业率。

就此,我有一个观察。年轻人之所以(选择)失业,或多或少是受到脱离现实期望的引导:大家看看各大专院校的招生章程(某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广告),都强调毕业生如何找到理想工作,实现梦想。而对于大部分年青人都要由小薯做起这一个事实,却著墨极少。

在这种引导之下,年青人自然相信鸿鹄将至,好工即将降临。

相关文章:辞职|宁弃高薪转行送外卖? 打工仔因一事放弃文职网民有同感…

+4

结语

最后不得不提讨论区的特色:大部分讨论区的本质并不是严谨的知识交流,更多是情感上的宣泄,或者围炉取暖。当然偶尔有高质素的交流,但也不难发现同一account在不同日子的留言,有自相矛盾的情况。

留言当中多少是反映全面的事实,多少是对现实的宣泄,多少是对梦想生活的投射,实在不得而知。

相关文章:是年轻人不济还是老细思想停滞?上司要求放工都回讯息只代表他…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