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溪降玩飞索 真.历奇导师有价有市:我赚“开心”钱

撰文: 仲𪲔因
出版:更新:

站在悬崖边,冰水一样的寒风刺穿身体令人发抖,峭壁下惊涛拍岸,眼见的、耳听的、皮肤感受到的尽是大自然的无上权威。教练最后一次检查身上装备,指着那条幼得可怜,连接两边悬崖的绳索道:“准备好了吗?数3声就开始飞到对岸啦!3、2、1……”说罢手一推……
攀岩、溪降、飞索,终日埋首打字,“踢都唔郁”的记者一样也没玩过,以上纯粹幻想。不过若说当记者是一份日晒雨淋的工作,韩荣畴(Gordon)的工作比记者更辛苦和危险百倍,当中涉及高空攀爬、半天吊、溯溪逆流而上……衫裤污糟邋遢只是“碎料”,随时损手烂脚才叫惊险。不过,Gordon好少理,因他在乎的是客人是否have fun。
摄影:吴钟坤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溪降近年成为不少人的夏日消暑活动。

创业唔一定要学写app,按此发掘更多非科技创业案例!

历奇 — 点止绳网咁简单?

Gordon谈吐斯文,但聊起工作,便流露体内的勇者基因。热爱户外冒险的他,卡片上印着的职位是香港攀岩历奇有限公司“训练总监”,但他强调他的“历奇”不是一般人所想在度假营内射箭、爬绳网的那种学生活动,而是真真实实地暴露在岩壁、溪涧、瀑布和悬崖的高危玩意,稍一不慎可会命仔不保。“一般的历奇多数是在一个预设的室内环境下进行,例如做自信心训练,学员进行活动后要汇报学到什么,要多谢谁,有特定模式跟从;但我的‘历奇’不是这样,我提供的服务在外国叫guiding service,是为人带来另类户外体验的服务。”因此与其叫Gordon为历奇导师,称呼他为体验式旅游向导更是贴切,而他的客户一如所料以外国旅客及居港外国人为主。

每份工都有精彩位,按此发掘更多本地行业的独特人与事!

Gordon于4年前成立公司,专门提供攀岩、溪降和飞索向导服务,莫以为这些极限运动乏人问津,其实香港一直有捧场客,公司首年便举办了58团,次年上升至68团,人数一直增加。“初初我只单纯地打算做攀岩导师,后来朋友参与过活动后大力支持我,认为这大有可为,于是慢慢再发展出溪降和飞索服务。”

溪降除要懂得找合适地点、一定的安全装备,亦要有经验的教练陪同。

两公婆拍住上 只求客人开心尽兴

Gordon指,外国一直流行体验式活动,外国用家更可“购买”向导的服务时间,既可自用,亦能“送礼”,将时间转赠给亲朋戚友体验,但这概念对港人而言仍然较新。

因参与人数一路增长,Gordon的太太Ada今年亦加入了先生的极限事业,并曾为客人缔造过不少难忘一刻。“有女顾客试过在男友生日当天玩飞索,男友飞到另一端时我便刚好送上生日蛋糕;也有夫妻在结婚周年纪念时来玩,先生说要让妻子记得那一天。”果然是另类体验!Ada和Gordon都笑说,工作虽经常要背着重甸甸的背包东奔西跑,但最大的满足感始终是客人的笑声,客人玩得开心竖起大拇指,就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

愈来愈多人参与极限运动,本为幼稚园教师的Ada今年亦投入先生Gordon的事业,两夫妻一齐上天下海。

香港拥世界级天然岩场 旅客才是收入来源

有超过10年攀岩经验的Gordon指,香港地小却蕴藏多个世界级天然岩场,除传统的东龙岛、石澳、狮子山及飞鹅山等地外,毕架山和哥连臣角等近年发掘的巿区新场均有捧场客,因此香港其实有足够的场所发展这运动。在外国,攀岩早已是一门发展成熟的旅游项目,好比到泰国清迈参加一天攀岩,已索价过千港元。虽然香港一直有投入极限运动的族群,但从兴趣变成事业,Gordon当初仍未掌握到公司的发展路线,一度觉得“无得做”。

“想在香港接触室内攀石,只需缴付百多元便可报读政府的课程,但作为生意,我收得平又‘无肉食’,收得贵又无人玩。”Gordon当初曾经尝试带朋友体验攀岩,但只收80元,根本无法维生,幸好朋友后来在TripAdvisor上推广Gordon的服务,渐渐留下口碑,亦发掘到旅客才是真正的消费群。

攀岩讲究体力,记者在攀石场试玩一会,已觉手臂酸软。
攀岩基本装备:红袋内有防手汗的“镁粉”、爬山鞋、绳索及登山扣等。

夏天玩溪降 秋天玩攀岩

“现时客人多数是旅客,可能是短暂停留的飞机师或business trip来港的人士。我曾接待过一位由新加坡来的旅客,他本身已有一定的攀岩经验,但因不熟悉香港地形,因此需要像我这样的向导陪伴。情况好比潜水,你虽然学会了潜水,但去到外地还是需要报团一样。”

投身极限事业4年,Gordon已摸清楚客人的喜好,“夏天一定玩溪降,因为湿身可以玩水,秋天多数攀岩;飞索严格上不算运动,因它对参与者没太大要求,只要够胆就可以玩,无特定季节限制。不过,由于极限运动玩家毕竟多以外国人为主,而他们多在圣诞时出外旅游,因此这时生意便会较少。”

飞索对参加者没太大体力要求,只要够胆,人人都可以“起飞”。

远赴海外“进修” 叹本地发展未成熟

虽说是极限,但Gordon遇过年纪最小的挑战者只有12岁,最忙一日试过接待30多人,要以8人一组分批进行。

Gordon的工作看似“陪人玩”,但为让更多人对这类小众活动投下信心放胆尝试,除靠口碑外,到海外吸收专业知识必不可少。他这两年便先后到峇里和英国取经学习溪降技巧,亦有向“美国攀岩向导协会”(Amercian Mountain Guides Association)的导师学习绳索攀登的技术。“在美国的攀岩向导工作,初级人员称为instructor(教练),最高级的就叫guide(向导)。有了向导,旅客在旅游时,便不怕自己不懂某类运动而无得玩,因为只要请个guide陪伴,便可以即时参与。香港仍然停留在较过时的做法,你想攀岩就先去报堂,学懂了便自己玩,但其实不少人需要的是体验,你很难叫只想玩一次的消费群花时间和金钱上课和购买装备。假如guiding service发展得更成熟,便可以有更多人接触这类小众运动。”

刚过去的11月,Gordon和Ada便在英国冰天雪地中受训。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