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燃事业热情? 追寻工作意义时切忌提起两个字|自我管理
再是精明能干的人,也总有意志消沉、迷失或失去干劲的时候。要重燃斗志,除得靠硬绷绷无感情的口号式激励说话外,还可靠甚么方法?在《好问题建立好关系》一书里,身为人际沟通专家的作者便尝试利用各式各样的故事来呈现“发问”的力量,借以激励人心,协助打工仔改善人际关系及提升工作效能。要知你也想为事业寻找目标,不妨看看他有甚么建议!
【01撑场为开放式自媒体平台,点击此处进入01撑场及发表作品吧!】
我把他们的职掌读过一遍。老天爷!他们是从哪里变出这种东西?
我身处曼哈顿一栋数一数二的高楼楼顶,坐在一张大会议桌前。我即将再度与十八位全世界经验最丰富的银行家开会。他们是一家全球重量级金融机构的资深客户经理。
他们可以安排巨额的信用贷款;可以确保牵涉极广的购并案获得融资;可以在几秒钟内把几十亿美元,从世界各地搬来搬去。这家银行的营收、获利和股价,均十分倚重这一群精英的表现。
然而他们却深感挫折,银行内部的官僚作风使他们缚手缚脚,股东又施压要求更高的资本报酬率。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监测系统加以记录和监看。绩效考评标准也让他们难以长期经营客户关系。
我正在协助他们重新界定本身的角色,并建立以客户为中心,而非以产品为导向的工作方式。这些实力雄厚的经理人将成为先锋,带领整家银行进入以客户为重心的新时代。
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简报里,他们把使命放在最前面。标题写著:“我们的使命”。内文则是许多动听的辞藻,像是最大化、整合、综效、获利能力、多样化发展等等。可是听起来并没有以客户为中心的感觉,反而使命当中的“客户第一”,就像感恩节是“火鸡第一”的感觉。简单来说,它读起来就像:“我们的使命是,只要有机会,尽可能把本行所有的服务,销售给重要客户。”丝毫不特别,也没有鼓舞的作用。
这十八位顶级银行家由衷的怀抱著热忱,矢志担任永远以客户利益为优先的可靠顾问,但是上述使命与此不符。
于是我对他们说:“关心怎么把事情做好的人一定闲不下来,而且不怕没有工作做,他会成为优秀的经理人。可是追究原因的人可以再跨出一步,他将不只是管理,而会成为领导人。”
我反问我的听众。“我们开始吧?”大家点头。
先谈谈各位的使命和角色。我想问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
我静待答复。我没有把问题重复一遍,也不曾解释我的意思。他们很清楚我这么问的用意。
现场一片死寂。然后,慢慢有人开始点头,还有几位露出若有所悟的笑容。其中一人说:“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四下看了看。渐渐的水坝的闸门大开。大家轮流发言。他们一个个热切的讲起,自己的角色有多么重要。他们多么乐于协助客户的生意蒸蒸日上、事业鸿图大展。
有人说:“我做这一行是因为我对客户有很大的影响力。”
另一个人说:“我喜欢做能够产生影响的事。”
“这是我们银行最好的职位,最难做却也是最棒的。”
“我觉得我好像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扫视著地平线,看看有没有帮助客户的机会。”
“我会替客户办得妥妥贴贴的。”
“对于与客户往来的全盘关系,我是要负最后责任的人,成败都在我一个人身上。”
“我深爱我与客户建立的深厚私人关系。”
我脸上出现笑容。会议室因为他们热切讨论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而亮了起来。他们展现出旺盛的精力。我现在知道,是什么让他们得以克服全球化大银行的层层限制。我想起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的人,几乎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二十分钟后,我们已经得出他们的新使命应包含哪几个基本要素。新使命并非以卖出更多的产品,赚取“更优质的报酬”为根本,而是奠基在帮助客户达成最重要的目标、运用银行独到的长处。新使命具有鼓舞作用,且不流于形式。
此时会议室里的气氛变了。那些烦人的内部会议和没完没了的报告被摆在一边,取而代之的是对实际的工作充满干劲与热情。
活用好问题的练习
“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
Why do you do what you do?
我们会基于许多不同的原因而做某些事。但是如果在这些原因前面加上“应该”两个字,那必然会使所有的快乐和兴奋之情,马上消失殆尽。“应该”这个词让人感觉不到热情。没有人会因为“应该”而兴致高昂。
相反的,揭露某人工作和行事的真正理由,就不难看见热情、精力和冲劲。
以上内容节录自《好问题建立好关系》。
书名:《好问题建立好关系》
作者:安德鲁.索柏
出版社:天下杂志
【你也有职场故事想分享吗?点此进入01撑场并发表你的故事吧!】
相关文章:乔布斯、朱克伯格怎生活? 6个小习惯成功人士都在做|自我管理
立即下载《香港01》,紧贴公务员职位空缺、劳工处笋工推介,了解CV、面试致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