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纱厂活化 融合科技 编织本地时装产业新气象
位于荃湾,建于60、70年代的南丰纱厂将于2018年活化成集创新、文化及学习体验于一身的新地标,届时厂内将以南丰作坊、南丰店堂及六厂基金会3大支柱营运,让初创公司和创意行业进驻,打造成既传承纺织业故事,亦孕育创新技术的摇篮。
南丰纱厂保育项目负责人陈卓卓表示,南丰作坊正透过创业比赛发掘具时尚与科技概念的初创公司,并提供培训支援,务求打造出本地的“新经纬产业”。她指,香港一直不乏出色的设计师和时尚从业员,亦聚集不少世界级品牌在港设置总部,加上营商环境吸引,认为香港有潜力开拓时尚与科技融合的新版图,故名之为“新经纬产业”,望能推动两个界别的融合创新。
南丰作坊预期将有近50个办公室落成,其中约10个预留予初创公司,其余则开放予不同的创意行业租用,期望能透过交流活动碰撞出创意火花。问及会否向初创公司提供租金优惠,陈指暂时未有定案,但会提供短期租约让新品牌开设popup store,以助它们提升知名度。
已被选为作坊培育公司的时尚创企Techpacker,其创业理念是助时装设计师与厂方紧密沟通。创办人Josie指,据现时的设计流程,设计师会把设计交予厂方做版,但厂方会根据其做法和经验而有所修改,以致双方经常因一个设计而来回传送资料,费时失事之余,每次修改亦增加设计师的制作成本,因此希望透过Techpacker平台集合设计师及生产方,在企划开始之初便一同参与物料、剪裁、制作的步骤,以提升开发效率。她亦指,初创公司的困难之处在于要快速做正确决定以应变巿场状况,然而初创公司资源少与营商经验少,因此得到南丰的顾问服务就俨如聘请了商业军师一样,解决到不少营运及财务上的疑难,可以让团队专注于完善产品上。
陈卓卓认为,传统时装界以开发一季或整条line的制作方式已渐见过时,“第一季的服饰推出后未赶得及回应巿场,第二季又要推出,到第三季才在设计上回应巿场意见已经慢人一步。我认为,未来的时装业发展应该要如科技产品一样,一有念头便要快速进出,收集意见后再快速修改以回应巿场。”她亦看好研发单一产品的商业模式,以来自瑞典的Happy Socks为例,品牌只专注设计富特式的袜,现已销售至全球70个国家,并开始开发其他产品。开发单一产品比传统要开发整个系列来得轻松,是初创公司可以借鉴的模式。
场地:The Ann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