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跟实体会员卡说再见 餐饮会员制平台以收据联系食客

撰文: 文耀伦
出版:更新:

“又食又拎”以往总是贪婪的代名词,但换在今天的餐饮业里,让食客“又食又拎”的风气却成常态,皆因能否让他们在饱尝一顿后还获赠优惠,甚至成为关系长久的忠诚会员,将是餐厅食肆今后的生存法则。过往曾有不少本地创企尝试推出餐饮会员制平台服务,然而回响与成效却不甚了了,唯独是由黄伟生所创办的1个,不仅愈做愈旺,早前更获超过900万元港币投资,教人被这平地一声雷所一吓时,亦好奇他究竟有什么妙法成功抢滩。

由阿生所创办的Storellet,推出未够1年已达收支平衡,每天使用率甚至比传统会员卡多上4倍。(马熙烈摄)

已于本地餐饮业打滚多年的阿生,发现本地不少餐厅仍依赖实体会员卡作推广,效果成疑亦不便使用,于是便创办餐饮会员制平台Storellet,并于2014年年末推出市场。有别于传统餐厅会员制规定食客出示会员卡才能享得优惠,Storellet会预先为加盟餐厅进行整合工作,从而将二维码附加在收据上,食客只需在应用程式登记,即可成为会员,然后扫瞄编码,便可在该餐厅的户口内储得积分、惠顾记录及兑换礼品。

会员可利用应用程式的扫瞄收据,并按不同餐厅的设计,轻松储得积分、印仔或“过三关”记号等消费优惠。(马熙烈摄)

阿生表示,会员制对1间餐厅的盈利十分重要,“会员的消费能力能比非会员多上好几倍,因他们自于第1次消费储得积分起,便会为著换领优惠而继续消费,这是一个定期循环(re-current)的消费模式。会员的消费约占餐厅盈利20%,有些例子甚至可高达30%至40%,而比起非会员,他们每次的消费额可能较少,但惠顾次数却较多,持续消费金额(life time spending)亦会多30%至40%。”阿生指,餐厅就是凭借这种习惯性消费模式而累积一群忠诚的会员来,过程亦如公司的宣传口号般:“一切从简‘单’开始”。单,就是每1张收据。

会员制即是团购?曾有食客误将平台与团购服务混为一谈,阿生表示会员制是在寻找有忠诚的顾客,而不是提供可用钱购买的折扣优惠,“对餐厅来说,团购服务带来的宣传并不算多,因今次推出了9折甚至8折优惠,下次便要做到7折才显得有吸引力,而且一回复正价便没人愿意光顾。”

独力斗不过时代

问及Storellet为何能突围而出,阿生指最大原因在于平台不仅方便了食客,更方便了餐厅自身,“Storellet是一个以B2B模式运作,但服务对象却是C(customer)的平台,所以我很依赖餐厅协助我进行宣传。若餐厅职员要花上4至5个步骤才能求得食客申请会员卡,应该没人会积极地做推广;我选择将联系会员的方法印在收据上,职员只需简单地向食客介绍我的平台即可,而且这像是给予食客‘著数’,非要他们提供个人资料才能换取优惠。”

现在人人手中有机,一切推向电子化似是理所当然,但从阿生的说话可知,一切倒没如想像中的容易。“不少餐厅仍对会员制电子化有疑虑,担心业绩会受影响,亦倾向于将实体会员卡保留下来,我得花时间跟他们解释这既是推广会员制的最佳渠道,亦有效地宣传自餐厅的方法。如果餐厅每天要做100至200宗生意,也不知每天需要派多少传单才行,但用收据作宣传,既能保证每位顾客皆可收到,亦能吸引他们再度惠顾,效果绝对比派传单更有效率。”他亦强调餐厅在今天仍坚持单打独斗是不足够的,但利用平台的协助效应,就能吸收更多本来未曾接触的顾客,而好些著名餐饮品牌更是平台的初期客户,亦曾有餐厅只用了3个月便将会员数目由0变成13,000。

我觉得在餐饮业工作很有趣。当卖衣服的,我不知客人是否真的高兴,但做食的,我就可立即看见顾客吃得开心的样子。
黄伟生,餐饮业会员制平台Storellet创办人

饮食业可衰 但绝不会死

自言天生就喜欢吃与煮,婚前每餐都在街外用膳的阿生,选择加入餐饮业确是合情合理,然而当雇员与当老板不同,家有妻儿的他当时纵有理念,亦未敢贸然立心创业,犹幸获得太太支持,他才决心辞去职务,甚至将物业都卖掉,花了9个月时间才开发出这个平台。“受著太多外在因素影响,要在香港经营餐饮业并不容易,但它亦相对地不受经济影响,因为衫可以不买,但人却不可不吃,所以我相信餐饮业会员制将大有发展空间。”

有著近10年管理食肆收银系统经验的阿生,认为香港的餐饮业会员制大有发展空间。(马熙烈摄)

当然,有创业的心就不能满足于现状,因此阿生已定制了不少企业发展目标,如为餐厅提供数据统计资料。“我希望能协助餐厅制定有策划的推广,藉数据分析了解会员的消费能力倾向。例如曾有1餐厅每日可卖10几个驰名的早餐,因此它就在平台推出相关优惠,结果令这早餐每天的销量可达差不多200个,并占了餐厅总收入的20%,这对餐厅及平台都是好事。”

他亦计划未来推出需收费的VIP会藉,提供同等价值的现金券,为餐厅及会员带来别样的优越感。“我的目标是在本年年末能与50间餐厅会员、拥有50多万的会员及拥有200个服务点”,从数字来说这增幅并不简单,但阿生却甚有信心,因为平台既以口碑及成效作宣传,而且说到底,香港人为食得来也真的太懂得精打细算。

别看轻东南亚市场!乘势而行,阿生早前已将平台服务拓展至印尼及越南,并有意将业务推广至东南亚地区。比起香港,印尼的科技走得慢很多,只在1年多前才有4G的网络数据服务,然而阿生指这才是发展潜力所才,“因为任何科技对印尼人来说都很新颖,因此当地对科技的接受能力与需求很大,自然亦存在著潜在的市场。印尼有自家出产的低阶智能手机,所以电子市场的发展很快;越南则有点像中国,使用iPhone的人较多,因这是一种身分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