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闲饮茶不如Happy Hour 创新平台推一个月费每天尝酒
闲来无事,最好便是相约同事喝两杯发泄对上司新仇旧恨,或是跟三五知己聚头把酒谈心。然而同事圈与朋友圈中总有优柔寡断或扭扭拧拧的人,明明已应承出席却又总是“潜水”或“抛波”,简单地决定到哪间酒吧或餐厅happy hour都如玩了三数小时传球游戏才有最终决定,实在令本有的热情都变得如冻饮般冰冷。
郑渊(Daniel)便曾有过这种经历,因此他便伙拍向来喜欢举办联谊活动的麦慧君(Cassie),一同开设提供品酒优惠的平台Happy Owl,希望将这传球游戏完结,方便朋友聚头。有别于OpenRice等餐饮资讯及评论平台,Happy Owl的性质较接近一个品味生活的空间,因程式内除有食肆的简介外,用户如支付一定月费,更可每天免费享获饮品1杯,令人雀跃的是,这些饮品除“普通”的红酒白酒外,更可能是酒吧特别调配的精选鸡尾酒,每月享用3数杯已足够回本,尤为适合人缘好天天参加聚会的人士使用。现时与平台合作的酒吧及餐厅共48家,分布于中环、苏豪及尖沙咀等地区,有女士心仪的甜品酒吧,亦有适合型男的雪茄酒吧,皆为上班一族所熟悉的歇脚点。
本地品酒文化
欧美国家品酒文化成熟,更有人笑称外国的酒比水还便宜,曾分别于外国留学的Daniel及Cassie却认为本地的品酒风气亦已逐渐普及,而且本地人所培养的文化更已跳出“喝至半醉”或“兰桂坊”这2个层面。Daniel说:“香港现时能喝到特色酒品的地方比以往多,因为愈来愈来人在举杯前会用心欣赏1杯费心思与时间调制成而成的鸡尾酒。”调酒师的用心、可口的饮品与别出心裁的室内装潢,都可令顾客有更好的体验,2人亦希望出现在平台上的酒吧皆能拥有这些条件,“我们希望能整合资讯,让用户更容易去找寻特色餐厅,从而让他们有更多‘借口’出来hangout,不再只躲于手机屏幕后。”
Cassie甚至认为,这将会是顾客、酒吧及平台的三赢局面,“客人能以超值价钱品尝特式美酒,我们做生意时,亦可与用户分享我们认为值得推介的小店,酒吧又能借此做宣传从而增加人流,这还不就是三赢吗?”虽然2人表示平台不是专为白领而设,但据知现时过千用户多为在港岛区工作的年轻白领为主,而且程式暂时亦只设有英文介面,加上与平台合作的餐厅皆走高档路线,1杯饮品的售价都已逾百元,因此相信平台希望的潜在用户对象主要是针对对饮食有要求的一群。
自本年4月萌生念头,至7月正式推出市场,平台当中曾作多次修改,团队更需要主动到访各酒吧,1天可能要跑4、5间,而与每间酒吧负责人倾谈时总喝上1、2杯,到晚上便可能已有6、7杯下肚。Cassie笑言从小便被父亲培养饮酒习惯,闲时亦会相约朋友举杯,所以已练出一身好酒量,相反Daniel自大学后差不多滴酒不沾,便在过程中闹出笑话,“某天他喝到第3杯时已说要醉了,同事已赶忙送他回家,怎料他在的士中已按捺不住吐了出来,结果同事翌日纷纷抱怨地说以后不要再跟他同坐的士。”Cassie忆述时不忘取笑Daniel酒量,但又补上一句:“他现在已经有所进步。”
天生企业家
创业一遇上多方意见便会容易产生磨擦,虽然Cassie与Daniel拥有两极化的性格,访问期间不时会有一字一句,一嘲一讽,但可看出他们既是工作伙伴,亦是好友。率直爽快与内敛忍让,他们之间的一刚一柔恰好助彼此开拓自己的事业,但原来早在Happy Owl前,二人已为创业圈子的一分子,在踏足社会前更已有自立门户的打算:Daniel在史丹福大学读书时已沉浸在旺盛的创业氛围下,耳濡目染,令他决定向著创业路走;比起Daniel,Cassie更以“号召”(a calling) 来形容她何以离开银行的专业工作开始创业,皆因她从小便有商业触觉,于大学当兼职时已经构想人家的营业模式及如何作出改善,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小时候很幼稚,以为读完大学便完了,但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在毕业以后才学会,如读MBA、学写程式及数码营销,大学时所学的仿佛也是基本。”
访问前1天,刚巧是Happy Owl的庆祝派对,亦是他俩在2个月来常不眠不休的成过,但他们在一夜派对过后却未有松懈下来,“很多人以为launch party过后,我便可好好睡一觉,但其实我当晚只睡了数小时,因为脑海忙著去想这派对对企业有多大的收效呢?”Cassie指现时很多人以为企业家头上有光环,“有很多人认为做startup很有型,但其实在芸芸的创企来说,有多少个最后真的能够成功?”Happy Owl这平台或许能为用户带来欢乐,但在一杯美酒背后,很多背后的辛酸只有企业家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