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放榜】读精算出路好? 毕业生:竞争大难上位,创业好过…

撰文: 曾凯茵
出版:更新:

DSE放榜,若然成绩好到可入读“神科”,人生一定可胜人一筹?赵浩璋Justin在大学时主修精算,在旁人眼中,当精算师算得上是一条理想出路,但偏偏他却在未考获牌照前便转而创业,研发股票社交应用程式Nowwwhat,就连他的拍挡亦是从Big 4里走出来,可见神科毕业后的“专业之路”比想像中难走,而际遇却把他们带到创业之路。

精算师确是一份高薪职业,然而业界却有僧多粥少的情况。(视觉中国)

读𠮶科≠做𠮶行

创业活动RISE刚刚完结,有到场的赵浩璋Justin亦是本地创业圈的一份子,因他与拍档一起创办了股票资讯应用程式Nowwwhat。Justin在大学时主修精算,由于精算师的人工起薪点及顶点都比一般工种高,所谓在不少人眼中可算是大学的“神科”,他如果在这条路继续发展,应可成为别人眼中的专业人士,顺风顺水过上不俗的生活,但Justin在还未考得精算师的牌照便从业界里跳出来创业,因为在他眼中,业界存在僧多粥少的状况,太难上位。“对我而言,全香港大型的保险公司十只手指数得完,其实每一间保险公司只需要一至两名合资格精算师便足够,那么其他人可以做什么?不过是从业员罢了。”

另一位创办人廖展鹏 Hardy当年会考28分,科大毕业,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第一份工作便是到Big 4上班,创业前的岗位也有过百万年薪;公司其余团队成员也曾于投行工作。然而,所有人都放弃高薪厚职,投身风险不定的创业生涯。

Nowwwhat创办团队,左起:Justin、Hardy及Cheney。(受访者提供)

创业意义

听得多创业故事,又来一个放弃过百万年薪搞创业的例子?想必又是老套的“钱不是一切意义更重要”的心态吧!对此,Hardy笑着反驳:“钱一定重要,我也要出粮给员工啊。”但他接着补充:“但我认为做Startup的确比打工有意义。香港人人都推崇要做iBank、做专业人士,储钱买楼,我们并不赞同这是成功的唯一方法。”

Justin进一步阐释:“对我来说,搞Startup的意义在于打破许多世俗眼光。我们一开始四处pitch产品意念时,就听到无数人泼冷水,大量人在做类似的产品,为什么要投资你们?但最后我们凭着不俗的App,有用户、有下载,说服了投资者,现在筹到了第一轮约三百万港元的资金,证明我们的心机没有白费。”

Hardy众人立心创业,其中一个原因是看到市场有发展空间。“散户没时间看股票,有了Nowwwhat,他们便能一目了然地提供股票的市盈率、股息率、派息率等资讯,如此一来,就算用户对股票一窍不通,也能短时间内看一只股票。”(视觉中国)

产品信心

Nowwwhat是一个股票分析平台。它提供两种服务:由大数据分析的股票资讯及图表,令用家可以更快了解一只股票,另外亦设有社交功能,用家可以在应用程式内作交流。

Nowwhat应用程式介面(按图了解):

Nowwwhat股票社交App详情。(Nowwwhat宣传影片截图)
+1

香港做Startup苦与甜

从高薪厚职跳到创业,两人的心态过渡相对自然顺利,但轮到实际操作,都要面对香港创业圈子的万年挑战。Hardy表示:“我认为在香港做Startup有两个困难。第一,人才难寻。正如刚才所言,因为很多人都始终希望找到大公司的高薪厚职。虽然很多人都说想Startup,但实际肯落手做的并不多,他们口中的Startup是指Uber、Deliveroo之流,但它们比很多上市公司还要大,已经不能算是Startup;第二,香港的营运成本很高,从租场到人工都贵。而我们同时要打内地市场,内地的成本比香港便宜一大截,我们要怎样打呢?”

但这不代表香港的创科环境没有可取之处,“香港人的国际意识真的比较高,国际接触较频繁,加上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助我们发展股票及投资相关业务。如果你是身处三、四线城市,本身缺乏这个种类、这种力度的接触,就算有一个idea,也难以有适合的土壤去发展。”

大户有成支军队帮忙盯著股市、研究市场,散户却缺乏资源,两者之间的资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过大。Nowwwhat团队成员都有帮机构投资者(即大户)分析股市的经验,明白内里的弯弯绕绕,就能帮助客户紧贴市况。(视觉中国)

AI威胁人类? 不如反守为攻

Nowwwhat与其他初创推出的技术及产品一样,都是为解决市场痛点及照顾客户需要为目标,但Hardy他们特意为平台加入AI科技,个中原因却颇有趣,是“出于对AI的危机感”。Justin笑言:“我们相信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价值,Nowwwhat也是由AI驱动的股票分析平台。其实我们觉得未来很多工种会受到AI的威胁,所以,与其坐等这种威胁出现,不如自己创造一个平台吧!抱着这种心态,我们决定创业。”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实在很有信心,能够把规模做得很大,无法放弃。

为什么他们会对AI抱持如此大的信心呢?两人表示,在金融公司工作时已看到AI及大数据的威力,而自己产品用了AI后,两分钟完成的是人手一天的工作量。

后记

笔者也经历过公开考试放榜、大学选科,和很多DSE学生一样,最初都会觉得“入到神科赢硬啦”,就算不是赢硬,工作起点胜人一筹会较有优势,今时今日这个想法不能算错,但不是全对。从Justin和Hardy的经历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读书与职业未必挂勾, 二是他们对AI的警剔又使用的有趣心态,无人知道各行各业会如何被AI影响甚至取代,不论DSE学生选的是甚么科目,不妨思考一下科系会否被AI影响,想成功的话,要顺着时代潮流才对。

《香港01》App,教你做个醒目打工仔!立即下载: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