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香师创香水吧 传达感官愉悦

撰文: 方心惠
出版:更新:

香水,在时尚界从来都占一重要席位,就连Coco Chanel亦是藉调制香水的技巧,为事业成就锦上添花。在香港,调制香水这行业可谓是偏门,投身其中并不容易,偏偏John却立志要开辟另一条“品味”的事业路,尝试以此闯出一片天。摄影:梁鹏威

于香水行业工作逾10年的John,两年前敢于一试自行创业,开创自家香水品牌。

入行逾10年,John Paulo Hui已累积了丰富知识和经验,然而任个人能力再强,也敌不过行业的收缩和式微,“就连我之前任职的公司,亦于两年前结束了香港的业务。”

不过,他追求香味的热情,并没因大环境的衰退而却步,反而藉这转变而拍板落实创业大计,从积蓄中掏出50万资本,于2013年开设香水调配品牌Artisenses,期待能在这狭小的业界为自己另辟蹊径。

香水吧设有8种气味的香水,客人可按个人喜好,调配属于自己的味道。

开班 另一种宣传

问及John的创业初衷,他诚恳地表示希望把香水行业带到下一阶段,以让更多人了解气味,因此在创业之始,他选择以开班教学作起步点,拾级而上。“零售商都在销售香水产品,但我却要还原基本步,以举办工作坊为主,向学员讲解香水的历史、演变、结构和分类等,并教导他们调配属于自己的气味,希望加深大众对香水的认识。”他还记得,品牌的首个工作坊在2014年6月于艺穗会举办,当时已有8名学生报读,而据他粗略估计,自开班以来,现已累积逾1000人参与,当中包括企业团队和不少知名人士。

香水产品讲究不仅是气味,还有它的包装。

开办工作坊半年后,Artisenses便开办以香水为主题的体验活动,这便是香水吧的雏型,“例如,律师楼邀请我参与私人活动,我就在会场内开设提供8种气味的香水吧,参与者可即席调配属于自己的香水,我便即场为他们入樽,让他们可当日取走;与此同时,客人彼此亦可互动,交流对气味的喜好及调配心得。”

为将业务推广至零售层面,John于本年初更首次开设为期逾1个月的期间限定店,以自设的香水吧(scent bar)作招徕,希望顾客能在店中逛一圈,感受当中的气氛,并找出自己喜爱的气味。

调香 是一种艺术

Artisenses,意指艺术(art)与官感(senses)的结合,John笑言自己就是个艺术家,亦因自己对业界有深入了解,因此对某些商舖像贩卖杂货般发售香水看不过眼。

John会在香水吧跟客人简介调配香水的技巧,并可将即场调配的香水入樽,供客人带走。
与其他品牌相比,John的香水更富有东洋味道,与一般西洋味道不同。
客人可藉试纸细味每种香水的味道,John敢于在偏门的行业中开创业务,无非是希望大众更重视感官享受。

以此推论,品牌开设香水吧的意思,不仅在于噱头,更希望回应现今的零售香水市场。“现时的香水市场很扭曲,单以零售来说,不少香水广告都是以女性模特儿作招徕,但产品跟那个女人并没任何关系。香水的气味跟个人性格有很大关系,有些人会选择错,如年轻人却喷了很成熟的味道,不就是错配吗?消费者应了解每种香味的特质,然后才尝试mix and match,调配属于自己的味道,我觉得我的香水吧可满足大众的需要。”

John不时将 “scent bar”一词挂在口边,似乎这是他在创业过程中颇为自傲的事情。他亦表示,创办Artisenses不单是要令自己的香水事业更上一层楼,亦盼望品牌能将整个行业带来新气象。

Artisenses除提供自调香水服务外,亦有现成的香水产品供客人选售。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