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专访】网上求职要有相 面试机会增9倍 张相要点影?
揾食艰难,今时今日想长长久久同份工“拍拖”已经是天荒夜谭。一世人流流长同多份工“离离合合”,上一份工的“营养”如何带落下一份工,助你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是打工仔一世的学问。
很多人知道在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可以找到工作机会,但可能因为懒/唔识/唔了解而未有善用,所以这次找来LinkedIn的Country Manager Adam Gregory请教一下,怎样可以用LinkedIn帮自己揾份笋工。
记者:不少人知道LinkedIn可以用来揾工,但只限于中高层人员,事实是否这样?
Adam:不是的。中高层人士可能有较成熟和具竞争力的profile,但我们近年见到学生和毕业生在LinkedIn的注册人数不断上升;而现今雇主亦趋向寻求具备多元化技能及灵活的工作人手,因此就算是“小薯”也可以藉建立profile来增加工作机会。事实上有6成平台受访者表示上LinkedIn交流会带来工作机会,超过一半人更表示目前的工作是透过LinkedIn得到。
记者:可否说说雇主寻求多元化技能人才的趋势?
Adam:可以。大家都知道现今不少职位是前所未有的,例如AI、machine learning等都是数年前未蓬勃发展的专业,这也代表当企业在现正发展的过程中,它们是难以在现有的传统人才中寻觅到所需的专才,因此会在LinkedIn上留意在学大学生,看会否有适合的人才出现。
记者:一份吸引的LinkedIn profile关键是什么?
Adam:相片。有相片的profile比无相片的多21倍造访人次和9倍邀请,所以一张呈现专业一面的相片非常重要。我会建议用户选用头像照,因为没有人需要看你的全身照;至于衣着,你就想像自己去见工面试,你见工穿什么,头像就应该穿什么,这是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记者:在profile背景加上标语或自己喜欢的语录,会否显得不专业?
Adam:LinkedIn是个建立专业人脉连系的平台,每个设定都应当保持专业形象。各个行业对专业有不同理解,尤其从事创作的,可能呈现创意和“吸睛”比较重要,我个人的3大要旨是:简单、整齐、相关,精选与你事业最相关的就足够,保持简洁。
记者:香港用户中英夹杂使用的现象是否不妥?
Adam:我会鼓励用户在语言技能上展示自己通晓不同语言,让自己显得更国际化,但最好不要中英夹杂。我建议用户还是以母语先行,语言一致会是方便别人阅览你profile的好处。
根据LinkedIn统计数字,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期间,10大需求量最多的职位:
1. 软件开发员(Software Developer)
2. 法务专员(Compliance Specialist)
3. 核数师(Auditor)
4. 投资银行分析师(Investment Banking Analyst)
5. 律师(Lawyer)
6. 风险管理专员(Risk Management Specialist)
7. 信贷分析师(Credit Analyst)
8. 资讯科技支援专员(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Specialist)
9. 研究分析师(Research Analyst)
10. 银行业务顾问(Banking Sales Consultant)
记者:许多人为满足人脉“500+”的“跑数目标”而与陌生人联系,你怎样看?
Adam:我个人的做法是尽可能保持LinkedIn人脉是与我事业相关的人,我未必亲身见过每一位朋友,但我只会加与我有真实联系,例如一起共事过或至少有电话联系过的人。如果与非本业的陌生人联系,变相你便会容许在LinkedIn上出现与你行业无关的动态,这就不太能善用到平台带来行业资讯的价值。
记者:少于1年的工作经验是否不应公开?
Adam:这个问题没有对与错,重点是你懂不懂得把自己的经验包装成有趣的故事,让人第一眼就对你感兴趣,从而想与你联系。
记者:你认为怎样是吸引的包装?
Adam:我会喜欢看个人故事多于point form。当我们评价求职者时,对方如能交代每项经验所带来的成就,而这些成就又如何为公司带来价值,阅读起来便比清单式的点列事实吸引。因此若想令自己的profile够吸引,必需懂得说故事,强调自己的成就和贡献,段落比point form吸引。
记者:可否分享用户常犯的错误让大家避免?
Adam:没有proofread、串错字、文法出错都是与专业相违背的错误,低质/经剪裁的相片也不是吸引的头像。我相信每个打工仔除了点列技能外,都会有自己的故事,所以应该花时间好好思考怎样经营自己的故事。
记者:你在平台上看到什么趋势?
Adam:更多人倾向从事短期工作,不再必然觉得要“打死一份工”;他们也更追求work life balance,这是不止于香港的全球大趋势。Freelancer在1989年只占全球劳动人口的6%,到2020年的预期数字会上升到43%,而据我们平台在去年底的数字,全球有超过8成的Freelancer会选择继续“炒散”,这可预视“散工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