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元朗鱼市场卧虎藏龙 黄老板拣鱼如耍太极

撰文: 黄美云 陈嘉元
出版:更新:

看元朗鱼市场大生鱼栏老板黄志忠(黄生)拣鱼会着迷。捞、望、抛,是准绳的功夫。摄记按下相机快门,定下来跟记者说,“好型,好似耍太极。”听他一说,记者想起数年前上武当山看道人耍太极,那个烈日当空的下午,坐在热得屁股滚烫滚烫的地上,瞓着了。而当下,看呆了。摄影:陈嘉元撰文:黄美云

看元朗鱼市场大生鱼栏老板黄志忠(黄生)拣鱼会着迷。捞、望、抛,是准绳的功夫。摄记按下相机快门,定下来跟记者说,“好型,好似耍太极。”听他一说,记者想起数年前上武当山看道人耍太极,那个烈日当空的下午,坐在热得屁股滚烫滚烫的地上,瞓着了。而当下,看呆了。(陈嘉元摄)
黄生并非天生的鱼贩,父亲卖鱼他就卖鱼,他欠缺这种继承的故事。今年62岁的黄生,看上去没有较真实年龄后生或老迈,就是活足这年岁的样子。早三、四年他开始懂得休息有度,没有通宵送鱼,鱼上了货车,他也就回家,余下来的工作,都交给伙计做。(陈嘉元摄)
1979年至1982年间,黄生在菜栏、烧腊店打工、做老板开菜档,那时在西环,业主收楼,“找地方搬,香港区楼贵,越向北行,楼越便宜,10多万一层楼,在元朗住,也就在元朗揾钱。”他说,在香港区工作时,已常常看见有人从元朗车鱼出来卖,那时候,很直接,不卖菜就卖鱼。(陈嘉元摄)
“打听到元朗有个鱼市场,就买了一部手推车、蓝色胶桶就到鱼栏拿鱼。拿着平时厨房的菜刀就用来㓥鱼。只见人家卖鱼要泵要氧气不然鱼会死,买个气泵都要一千几百,好喇利!我们就用人手做,用装菜的胶筛,筛仔疏水,兜吓兜吓啲水,就有氧气入去,一边卖一边兜,鱼就会生。”那时是1982年,从小贩做起,利润相当好,每日可赚一百多元。(陈嘉元摄)
每次到鱼市场,来得早约晚上7时许,黄生都腰骨挺直的在书写,一一记下客人的柯打。黄太(吴师云)则游走在各个栏装捞量少的鱼类。脸上有个小酒窝,笑起来瞇眼睛,鱼尾纹虽明显,但60岁了,若要以鱼论人,黄太依旧是“靓鱼”。(陈嘉元摄)
黄生黄太依旧每天都来鱼栏,黄生说,如今鱼市场95%大陆鱼,本地鱼只占5%。本地鱼市场萎缩,对他们也有影响。(陈嘉元摄)
而整个淡水鱼栏则在玩淘汰赛。彼此都以价钱、质量去占一席位。看看哪个栏萎缩得多,哪个栏萎缩得少。(陈嘉元摄)
而元朗鱼市场则较开放,22个鱼栏自由竞争,无咁多麻烦事,反而吸引了九龙香港区的鱼贩来买鱼。(陈嘉元摄)
而他则靠的就是30多年累积的口碑和人脉,加上“拣第一手鱼”,不仅一息尚存,还能继续做下去。(陈嘉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