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共同生活互相扶持 四位韩国“慰安妇”劫后的余生

撰文: 周颖瑶
出版:更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征召当“慰安妇”的妇女总数介乎于20万至40万人。

1996年,居美韩籍摄影师Kim Yunghi 偶然在收音机听到韩国慰安妇的故事,于是毅然回到只有10岁前居留过的故乡,寻找韩国慰安妇的身影,找到了这所住有四位婆婆的地下室。这里不再是慰安所,而是容让四位慰安妇共同生活、彼此支持着的避难所。她们在那个年代无法向外人甚至家人讲清楚她们受过的屈辱,毕竟,那些都是不堪回首的痛。不过,阴霾再大再浓烈,生活还是要好好过。四位老人家与其他的慰安妇,90年代就积极争取合理赔偿,也继续努力过活。20年后再看这个故事,有相中主角早已离世,然而,慰安妇仍在期盼得到日本负上最完全的责任。究竟,这个人世间到底还能不能抓紧时间,让慰安妇婆婆们亲眼看着她们的冤屈昭雪的一天?摄影:Yunghi Kim/Contact Press Images,撰文:周颖瑶

曾经同为“慰安妇”的77岁的朴婆婆与76岁的金婆婆,在她们的住所抱作一团。(Yunghi Kim/Contact Press Images)
金婆婆躺在一幅韩国画家Lee Kyong Shin的画作,内容描画韩国少女被带走去当“慰安妇”的情景。(Yunghi Kim/Contact Press Images)
67岁的姜婆婆当年在“慰安所”诞下一子,但她只能将儿子送到孤儿院。儿子最后因肺炎病逝在孤儿院,而姜婆婆在战后终身未嫁,孑然一身。(Yunghi Kim/Contact Press Images)
李容洙婆婆喜爱跳韩国舞,当年的她正准备到大学修读国际法。到了2016年的今天,她依然健在,活跃于各项关注“慰安妇”的活动之中,甚至曾经到联合国介绍“慰安妇”所受过的迫害,为她的同路人发声。(Yunghi Kim/Contact Press Images)
李婆婆(左)、朴婆婆(中)与金婆婆(右)一同乘车到日本领事馆。
(Yunghi Kim/Contact Press Images)
关注慰安妇问题的示威者,在街道旁歇息。(Yunghi Kim/Contact Press Images)
每逢星期三,前“慰安妇”及其他关注事件的韩国市民,都会到日本领事馆门前集会示威,要求日本方面完全承认责任。这个“活动”由1992年开始,到今天依然进行当中,集会已累积举行了超过1000次。(Yunghi Kim/Contact Press Images)
朴婆婆战后成家立室,有三名儿子,但她从不敢告诉丈夫曾是“慰安妇”的过去。
(Yunghi Kim/Contact Press Images)
姜婆婆当时已患上末期肺癌,身子弱得难以离开床舖活动。
(Yunghi Kim/Contact Press Images)
朴婆婆最后于2011年春天离开人世,成为未能见证自己沉冤得雪的又一员。“慰安妇”的生命敌不过时间,她们期盼的公义,会赶得及在她们面前伸张吗?(Yunghi Kim/Contact Press Images)
Yunghi Kim
投身新闻摄影30年,曾效力《波士顿环球报》,得过“世界新闻摄影(World Press Photo)”及Picture of the Year International 等世界知名摄影比赛的奖项。即使她到目前仍游走世界作各项深度采访,如阿富汗战争、科索沃难民、卢旺达问题等,此辑“慰安妇”的图片故事始终是她事业上最自豪之作。(Andrea Pritchard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