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故事.图辑】在北一方之日常

撰文: 洪蔼婷
出版:更新:

每天的生活或者都是重重复覆,因为人的重复才形成一个地方当下的“现在”。大部分上水人每天从火车站出发,一天的生活又在回到火车站后结束。但是如果把一个重复生活的地方当成旅游景点,在没有轨道的地方找寻一个一个站,每一个站由自己定义:石湖墟的路、公园的工程都可以是一道风景,那么我们沉默的重复所形成的“现在”会不会比较精彩?撰文:洪蔼婷、摄影:林振东

从火车驶过东江水的大水管开始进入最北的一站。(林振东摄)
第一站看火车站外的人,很多穿得五光十色,又有很多蹲在彩虹伞下卖电话卡。(林振东摄)
或者看树,以及拉成一条直线的矮屋子,记载一个地方的成长史。(林振东摄)
第二站是路,车可以走的路,人可以走的路和单车可以走可以停的路,城市的空间该如何分配。(林振东摄)
路是一个景点。(林振东摄)
第三站看花,花所给予的公共空间交给居民将之盛放。(林振东摄)
树与庙占据的空间留下来说明一段历史。(林振东摄)
第四站是退休生活,住公屋、坐公园下棋、聊天,麦记以及惠康或百佳。(林振东摄)
或去一个屋邨商场购物、饮茶。(林振东摄)
第五站跟著Endy朝梧桐河走去找一片绿色和牛群。(林振东摄)
或者在墙壁上找到一片绿色和海洋。(林振东摄)
树与庙占据的空间留下来说明一段现在。(林振东摄)
然后又回到路的风景。(林振东摄)
第六站站在乡间看对面深圳的高楼。(林振东摄)
第七站是工程,全港处处都有的工程,圈起来的仿佛是一个新的未来。(林振东摄)
第八站天平邨,1986年前入伙至今30年,装有2900人,是上水五大屋邨之一。(林振东摄)
最后一站石湖墟,300年以来都是居北的打鼓岭、沙头角,甚至深圳的货源供应地。(林振东摄)
走一圈后又回到火车站。(林振东摄)
一个大排档,服务整个上水16万人口,每个晚上这里全是人。(林振东摄)
(林振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