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施会.影像转载】暴风蹂躏后 莫桑比克女性撑起半边天

撰文: 苏炜然
出版:更新:

莫桑比克有齐赤贫国家常见的特征:生育率高,妇女首次生产的年龄平均不足19岁,每人平均生五胎以上,40出头便荣升祖母是等闲事。偏偏男性的预期寿命比女性低,经历丧夫丧子,身兼单亲妈妈和单亲祖母的情况很常见。今年三月,莫桑比克遭热带气旋伊代(Cyclone Idai)蹂躏,超过450人死亡,数万人无家可归,令生存条件更苛刻。普天下之家务都不离煮饭、清洁。风灾过后,莫桑比克曾爆发霍乱和疟疾,如何获得可饮用的食水、搞好基本卫生,是当务之急。这两大重担,很多时都落在女性身上。在香港还会制水的年代,家家户户都备有巨型胶桶,作为“水库”。如今莫桑比克也一样,乐施会向当地灾民派发的水桶和煮食煲,是女性恩物,也是每个家庭的生生所资。环境迫人,但莫桑比克女性对生活仍有所坚持。在马让雅区(Maganja da Costa District)的临时安置区(Landinho Resettlement Centre),灾民的衣服部份由志愿机构捐赠。她们黝黑的肌肤能轻松驾驭这些来自世界另一端的服饰:熊猫图案贴身背心、下身披一块传统非洲图案的capulana,配搭起来毫无违和感。Black is the new black。摄影、撰文:高仲明/乐施会

Artinesia的家被暴风卷走,幸好一家四口无恙。她对香烟颇有要求,尝了一口摄影师的薄荷烟,觉得不外如是,还是自己的土炮卷烟对味。(高仲明/乐施会)
乐施会向灾民讲解卫生常识。不外乎是小心保存干净食水,还有董太教落的“洗手洗手洗手”。(高仲明/乐施会)
巧妇难为无米炊,在莫桑比克煮饭并不容易。当地的主食Ncima,是由木薯和粟米晒干后、捣成粉状、再加水煮成糊状。单是捣米便要花一小时。(高仲明/乐施会)
莫桑比克全国有45%人口在15岁以下。小孩泛滥,意味著妇女的劳动量爆表。(高仲明/乐施会)
智能电话成为了莫桑比克人最新的权柄。一机在手,最新资讯、社区八卦,天下我有。智能电话在当地约售100美元,相等于他们两个半月的收入。就算能够负担,通常都会归家中的男人所有。(高仲明/乐施会)
31岁的Rosita是村中的健康推广大使,完成了乐施会提供的三日培训课程。她也是少数能拥有智能电话的女性之一。(高仲明/乐施会)
女人之间的纷争大都由资源分配、言语误会而起。临时安置区设有投诉部,乐施会的员工会协助调解。但要打投诉热线的话,首先你要有手提电话。(高仲明/乐施会)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高仲明/乐施会)
63岁行动不便的Banligana本来独居。风灾后,她徒步十几公里才到达临时安置区。莫桑比克人并非特别容易受伤。但医药贫乏,加上卫生环境恶劣,小病小痛小意外往往导致要截肢。(高仲明/乐施会)
Nersia(前排黑衫者)是单亲妈妈,旁边的是她的儿子,今年五岁。她们在排队领取救援物资。(高仲明/乐施会)
53岁的Lawra丧子,照顾两名孙儿的重担落在她身上。她希望可以早日获得种子和泥耙,恢复耕作。(高仲明/乐施会)
乐施会向灾民派发木薯插枝和蔬菜种子。这类生长周期短而粗生的农作物,能让灾民解决燃眉之急。(高仲明/乐施会)
木薯是莫桑比克人的主食之一。木薯插枝可谓生命之源。(高仲明/乐施会)
安置区的生活就是不断等待。(高仲明/乐施会)
乐施会向每个受灾家庭派发的物资,包括水桶、煮食煲和太阳能电筒各二。电筒又是家中的权力象征,往往由一家之主掌控。有多一枝电筒,女人晚上外出如厕时,可减少被性侵的机会。(高仲明/乐施会)
没有风筝,孩子们就地取材自己造一只。(高仲明/乐施会)
莫桑比克河流不缺。但清洁的食水严重不足。(高仲明/乐施会)
临时居所大多由树枝和干草搭建而成,塑胶帐篷算是较稳固的栖息之所。(高仲明/乐施会)
狂风暴雨污染了原有的水井。(高仲明/乐施会)
乐施会向灾民派发家用滤水器,过滤混浊的井水。(高仲明/乐施会)
他们一家是马让雅区(Maganja da Costa District)原本的居民。大量灾民迁到临时安置所,令马让雅区的人口压力大增,分薄了水源。如何搅好灾民和原居民的关系,是一大难题。(高仲明/乐施会)
马让雅区(Maganja da Costa District)的临时安置所收容了584户,但仅有一个深层水井(borehole)。乐施会计划多建一个,令当地原本的居民也受惠。(高仲明/乐施会)
扭开水喉就有清水,是第一世界的奢侈观念。(高仲明/乐施会)
临时安置区建了134个厕所。其实就是挖个深坑、再加一块连盖的胶厕板。由于当地没有工厂可以生产胶厕板,要由英国入口,成本高昂。他日厕所完成使命后,厕板要保留重用。(高仲明/乐施会)
如厕后要用洗手。简单的储水装置,可被免清水被污染。(高仲明/乐施会)
非洲女性对美学有自己一套。Capulana可以是裙摆,也是婴儿的襁褓。(高仲明/乐施会)
灾民收到救援物资后,会即场点算清楚。(高仲明/乐施会)
灾民在帐篷前的空地种木薯。(高仲明/乐施会)
单车是重要财产。除了用作运输、代步,以往未有智能电话时,村民要互通消息、对外收风,都要靠骑兵。(高仲明/乐施会)
暴风几乎把所有树木连根拔起,这两棵是硕果仅存、完好的椰树。(高仲明/乐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