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施会.影像转载】非洲红土高原 牧民与难民 遗忘角落中求存

撰文: 徐尉晋
出版:更新:

八月份,漫长的旱季,烈日烤灼大地。坦桑尼亚阿鲁沙(Arusha)地区茫茫草原上,游牧民族马赛人(Maasai),披著鲜艳披肩,拿著长矛,驱著牛羊,走过干涸的地平线。阳光闪亮著黝黑的肤色,原始粗犷的气息在空气中跃动。游牧民族的妇女,世代过著朴素、艰苦的生活,一张张如刀削般坚毅的面孔,无言诉说著生命的故事,生活的沧桑。北部边陲,接壤布隆迪的基戈马(Kigoma)地区,是一片广袤的红土高原。红土路两旁,茅檐低小,浓荫处处。纵然分分秒秒尘土飞扬,村民生活如常。红土路尽头,三十万布隆迪与刚果难民,被遗弃在这片无人认领的角落,前路茫茫,生活匮乏,心灵萧条。他们渴望关注;希望有人聆听自己的心声;他们需要一点希望,一点尊严。(题为编辑所拟,原题为:用光影描绘非洲一隅的轮廓)摄影:高仲明/乐施会,撰文:李冰心/乐施会,图片说明:乐施会,图片编辑:徐尉晋

坦桑尼亚曼亚拉区,远方山脉的景观。这是乐施会前往探访Hanang地区,养蜂小组所在的地方。(高仲明/乐施会)
在前往项目地点的路途上,土地干旱贫瘠,畜牧业是该区主要的产业。乐施会致力让受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的牧民,提升他们的经济机会及土地拥有权,令他们更有能力应付气候转变。(高仲明/乐施会)
坦桑尼亚曼亚拉Hanang地区,一名女士正在政府建筑物中等候与官员会面。(高仲明/乐施会)
坦桑尼亚曼亚拉Hanang地区,太阳花种植小组。组成团队一起工作,小组可以租用更好的设施,用来储存有价值的农作物--葵花籽。加上,当地男女不平等,窒碍了女性发展。数年前,女性不可参与会议。乐施会支持这些女性,成立自助小组,改善她们的土地权益、经济机遇,令她们有机会在自己的社区和其他地方,扮演领导角色。(高仲明/乐施会)
坦桑尼亚曼亚拉Hanang地区,太阳花种植小组,正在处理葵花籽。(高仲明/乐施会)
坦桑尼亚曼亚拉Hanang地区,太阳花种植小组,正在处理葵花籽。(高仲明/乐施会)
Fabiola Bura是乐施会支持的“太阳花种植小组”小组主席。他们有153袋葵花籽收成,可以用作制成食油出售。(高仲明/乐施会)
在前往项目地点的路途上。(高仲明/乐施会)
一位72岁的女士坐在家门前,她与另一位78岁的婆婆,同住在Nduta难民营中。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物资援助因资金不足而削减了25%,在这个情况下,乐施会向有特别需要的布隆迪难民,如年老、单亲而有大量小孩的母亲及身体残障者派发粮食券,用来换取米、糖、豆类等额外的食物。(高仲明/乐施会)
坦桑尼亚基戈马区Nduta难民营附近,Rusohoko社区,几位来自信仰自助小组的成员,正在种植木薯,赚取金钱。该区食水短缺,乐施会协助提供洁净食水,帮助居民从事改善经济活动。(高仲明/乐施会)
这是土地拥有证书。土地对于小型生产者来说,是最主要的生产手段(means of production),超过70%的土地使用者为女性,但只有15%的土地为女性拥有。乐施会透过不同方法,推动土地筹划、女性土地权益及土地拥有权。在过去12个月,乐施会在他们支援的社区中,进行土地调查,令超过1000人拥有土地。(高仲明/乐施会)
坦桑尼亚曼亚拉Hanang地区,牧民和“养牛小组”的成员,该团体由乐施会支持。传统上,牧民社区的妇女不可拥有牛只。她们没有拥有土地的权力、赚钱机会以及充足稳定的粮食供应。乐施会从经济及社会上协助这些女性充权。(高仲明/乐施会)
Nanida Gidamushdangoda是一位单亲母亲,她曾接受正统教育,拥有4只牛,但没有土地。她是乐施会支持的“养牛小组”成员之一。女性牧民在坦国是最脆弱和边缘化的女性。乐施会致力改善她们的土地权益、经济机遇,令她们有机会在自己的社区和其他地方,扮演领导角色。(高仲明/乐施会)
坦桑尼亚基戈马地区Nduta难民营附近,Rusohoko地区Rubanga中学的学生。(高仲明/乐施会)
他们共有641名学生,非常欠缺教师、书桌及椅子。(高仲明/乐施会)
在前往项目地点的路途上。(高仲明/乐施会)
在前往项目地点的路途上。一群孩子对访客十分好奇,跟随车辆。(高仲明/乐施会)
坦桑尼亚曼亚拉Hanang地区,养蜂小组成员。乐施会支持25名边缘化的女性,透过养蜂取蜜赚取金钱。这个小组也让这群女性成立一个制度,使她们可以在家中讨论事情,影响社区。(高仲明/乐施会)
坦桑尼亚基戈马地区Nduta难民营的孩子。由于只有少数的非政府组织,向难民营提供衣服。许多孩子只有一套衣服,使他们无法时常清洗衣服,保持个人卫生。(高仲明/乐施会)
坦桑尼亚基戈马地区Nduta难民营,小孩对来自香港的访客十分好奇。(高仲明/乐施会)
坦桑尼亚基戈马地区Nduta难民营,小孩都十分有创意,使用有限的资源,创作玩具。(高仲明/乐施会)
坦桑尼亚基戈马地区Nduta难民营,小孩都十分有创意,使用有限的资源,创作玩具。(高仲明/乐施会)
在Nduta难民营,向超过110,000名难民提供食水并不容易。乐施会是主要的国际非政府组响,在营内提供洁净食水及卫生设施。(高仲明/乐施会)
乐施会又会训练社会健康职员,向人们传达健康资讯,并鼓励他们培养健康习惯。(高仲明/乐施会)
坦桑尼亚基戈马地区Nduta难民营的小孩。(高仲明/乐施会)
Nduta难民营由联合国难民署营运,住有110,000名布隆迪难民,乐施会是为他们提供安全食水及卫生施设的主要国际非政府组织。(高仲明/乐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