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前围村于2016年被封,计划实施重建项目。原来预计2023至2024年完成,但由于发掘到推猜是属于明、清两代的石制地基及护城河,在完成考古评估之前,发展方案暂未能够动工。市建局今日(7日)表示,初步研究有两个探方找到城墙和更楼的地基,估计最早建筑时间为明清两代,也发现疑似护城河的遗址,但因挖掘时地下水进入,未能找到其底部。市建局将扩大挖掘范围,其总面积约390平方米,是原先挖掘总面积的四倍,挖掘深度亦增至五米。摄影:李泽彤、黄宝莹、陈焯𪸩图片编辑:苏炜然
2018年6月7日,衙前围村现今面貌。(李泽彤摄) 远方可见村内的天后庙。图片摄于2016年1月25日。(陈焯𪸩摄) 遗留在村里的衣架,架上却没有衣服。图片摄于2016年1月24日。(陈焯𪸩摄) “快靓平”的服务,通常只有街坊邻里才能做到。图片摄于2016年1月19日。(黄宝莹摄) 2018年6月7日,衙前围村内遗迹的一角。(李泽彤摄) 村民相继迁出,建筑物很快就变得破旧。图片摄于2016年1月24日。(陈焯𪸩摄) 村民遗下的时钟,在衙前围村里滴答转动。图片摄于2016年1月24日。(陈焯𪸩摄) 曾经属于村民的杂物。图片摄于2016年1月26日。(陈焯𪸩摄) 这面石墙虽不是古迹,却也䇄立有时。图片摄于2016年1月26日。(陈焯𪸩摄) 石缝之间长满青苔。图片摄于2016年1月26日。(陈焯𪸩摄) 衙前围村曾住着不少流浪猫。居民收到封村的通告,猫呢?图片摄于2016年1月26日。(陈焯𪸩摄) 封村过程中,搜出如山的杂物,曾经陪伴居民生活。图片摄于2016年1月26日。(陈焯𪸩摄) 铁闸残旧,锁链却是新簇簇的。图片摄于2016年1月19日。(黄宝莹摄) 2018年6月7日,好奇的小朋友透过工程围布上的小孔,观看过去的痕迹。(李泽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