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山野远足都有各自的追求,有人纯粹享受慢活于自然风光、有人喜欢通过竞赛与训练引证体能极限、亦有人被山野“无人之境”独有的魅力所吸引,燃起一直以来藏于心底的“冒险家”精神,希望一睹这些曾与我们的历史并存,各有故事却被遗忘的偏僻村庄与角落。摄影:郑子峰,撰文:曾柏熊
上月尾因为高等法院裁定,渔护署将6幅土地不适合纳入郊野公园范围的决定并不合法,令包括西贡海下、白腊和锁罗盘等地的保育与规划需重新探讨,“锁罗盘”的名字又一次出现于主流媒体之上。(郑子峰摄) 一直以来就算并非行山爱好者,纯粹对鬼怪、神秘事件有兴趣的香港人,多少都会听过锁罗盘村的传说:这个位处北区边境位置的废村,有“香港最猛鬼村落”之称,神秘传说多不胜数,例如入村之后指南针会失灵,令人迷路,故有“锁罗盘”的地名。(郑子峰摄) 日治时期该村所有村民都在一夜间消失、以及有人被鬼吓至心脏病发死亡等传说,绘形绘色,后来虽证实大多数皆为以讹传讹,愈传愈夸张,却足够令人对锁罗盘村定下根深柢固的恐怖印象。(郑子峰摄) 网上有很多通往锁罗盘村的路线指引,沿途可经过不少宜人的自然风景,但由于我们的目标纯粹是进入锁罗盘村,于是选择了一条距离最短,但相对较难行的路:由粉岭鹿颈出发,经谷埔村的山路,穿过尖光峒与石头芽中间的尖光峒坳,直入锁罗盘村。(郑子峰摄) 由鹿颈至谷埔村的首3公里主要是沿海而走的石屎路,途径吊灯笼径旁的宋伯山水豆腐花,和谷埔码头旁的松记士多海鲜私房菜,都是可休憩闲聊与补给的地点,属初阶或家庭行山者均适合郊游的路段。(郑子峰摄) 然而结束了这温馨的道路后,穿越尖光峒坳入锁罗盘村那3公里路才是恶梦的开始,难度系指数急速上升。(郑子峰摄) 主要由于所谓的“路”实在太不明显,平日行经的人太少,令路况环境非常原始,首1公里穿越山坳的路段,我们需要先穿过湿滑的丛林,路上经常被突如其来的蜘蛛网“敷面膜”。(郑子峰摄) 上落山时泥路上亦充满砂石容易滑倒,及腰的草丛也影响对路况的判断,难度极高,除体能上的额外负担,很多时都只能靠以往行山人士在树木上留下的丝带,来确定清楚自己正在“路”上。(郑子峰摄) 终于进入久闻的锁罗盘村,或许本身听过恐怖传说太多,来之前已有既有印象,然而当真正身处当地,却发现没有想像中的阴森恐怖。首先,我的指南针并没有失灵,也没有迷路,即使电讯商网络未能覆盖此地,应该都与任何灵异事件无关吧。(郑子峰摄) 加上纵使房屋破旧,但这里的房子正面大多贴上了新簇簇的对联,最起码证明这里在不久之前曾经有该村后人或有心人前来打扫维护,有点“人气”,自然降低了恐怖感。(郑子峰摄) 另外一提,锁罗盘村内部分废屋明确是6、70年代的建筑物,证明这里开始荒废的时间不会超过4、50年,日治时期全村所有村民一夜间消失的传说肯定是假的。(郑子峰摄) 近年港人热爱郊游,但必需游得其法,量力而为。 (资料图片) 从这角度看,这些废村的鬼怪传说其实并非最可怕,最起码它们不会为乡郊土地带来推土机,没有令曾经的风景被永久铲除。(郑子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