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263个岛屿,旅游书说,鸭洲是香港有人居住的岛之中最小的,只有0.016平方公里,还不够维多利亚公园大,半小时就能环岛一圈;本地旅行团说,鸭洲特色就是鸭眼般的海蚀拱,不登岛离远看也可以;他们没说的是,鸭洲以前曾经近千人居住,后来人如滚雪球般移民,几乎整个鸭洲搬去了英国,剩下空空的屋、三个人和当年新界岛民去与留的几个故事。摄影:曾梓洋撰文:李慧筠
鸭洲在吉澳西面,一海之隔是盐田货柜港。一日只有几班船出入,持禁区纸经沙头角驱船前往。(曾梓洋摄) 岛如匍匐于海上的扁鸭,鸭头面向内地,海蚀拱如鸭眼,石头向东南渐渐耸高生出绿荫,是鸭背,升至28米又缓缓向下降,像鸭屁股。(曾梓洋摄) 高峰期岛上约有一千人居住,岸边满是渔排及渔船,儿童在学校读书,海滩都是浮浮沉沉的嬉水人儿。(曾梓洋摄) 在岛上呆上整天,见到的人也可能不足十个。岛上长住人口只有三个:老村长陈秀冬、他的女儿陈长娇、何安伯伯。(曾梓洋摄) 1960年代,有三个鸭洲男人靠着锁罗盘村原居民的关系,乘船从鸭洲到尖沙咀,再坐船到英国去,那时候,担保人、劳工纸、一副愿挨的骨头,就是移民的条件,从此村民牵连下一个村民移英。(曾梓洋摄) “你去伦敦、纽卡素、爱丁堡看看,足足有1,000个鸭洲人!以前鸭洲人穷,现在住英国驾车返工,鸭洲就几座楼冇人住”陈秀冬说。(曾梓洋摄) “鸭洲的天空很大,蓝天白云,奇怪呢,在英国没那么大。人是软弱的,人大伙儿去了,就跟着去,很正常。英国我去过几次,什么都有,但不是我的,是人家的呢”陈秀冬说。(曾梓洋摄) 仔女计划过让老人家入住老人院,他不从,“说宁愿在鸭洲屋子死去,等水警发现臭味,也不要去”陈秀冬说。(曾梓洋摄) “到你大了就会想走,不想整天在岛上无所事事。”娇姐还是娇妹的时候,和朋友都有这种想法,于是跟大队出市区打工,在纸厂、电镀厂中赚点生活费。(曾梓洋摄) “一喊移民就一窝蜂,他又去、你又去,每个家庭都放仔女去英国,最后全部人都走光光”娇姐说。(曾梓洋摄) 鸭洲村长陈启升说,当时渔民因为学识少,一般只能做制衣厂、电子厂,村民宁愿转换新环境,毕竟英、荷等地有自己的亲戚照应。(曾梓洋摄) 陈启升没移民,却也没留在鸭洲。“长住真的没办法,打工一定要出去,突然一个风打来,无船就不能回家了。”(曾梓洋摄) “鸭洲本来就很多户人家通婚,一家去了亲家又去,人抉择有时是一窝蜂,大家会想,打鱼人有什么学识?出去市区就是做工厂,不会有什么成就,你去英国博一博反而有机会”陈启升说。(曾梓洋摄) 陈启升对鸭洲有一个想像,就是造一所安老岛,把流散各处的老村民吸引回流。(曾梓洋摄) 两年前渔农自然护理署接触他们,想在鸭洲办一所地质教育中心,他觉得好,有导赏馆和文物,或能吸引人气,也许有些英国村民会回来帮忙管理,或是开个茶水部也好。(曾梓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