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风波一周年|《加山传播》不止抗争新闻 冀带民间问题入政总
社交媒体盛行,资讯传播的渠道又多又快,经营内容的网络媒体纷纷冒起。反修例运动期间,示威活动沸沸扬扬,警民冲突在全港18区上演,市民对即时资讯更加渴求,可惜战线太多,主流传媒有再多的资源也难以全部覆盖。此时网媒、公民记者涌现,过去1年,网媒记者在示威现场记录了许多重要场面,不过,理大一役后,激烈的街头冲突减少,示威活动亦一度沉寂,许多网媒在思考未来路向。网媒《加山传播》坚持“新闻也不止抗争”,除采访示威活动外,亦关注不同新闻,《加山》拟向主流媒体的方向发展,期望有一日能采访政府记者会及其他活动,将民间的问题带入政总。
“其实今时今日网媒同主流媒体条界线好模糊。”《加山传播》创办人冯达浚(Frankie)及胡戬(Nilk) 访问之初即这样说。二人均出身于拔萃男书院,学校位处于九龙加多利山,反修例时期建立新网媒,便以《加山》为名。现时《加山传播》中,不少记者都是拔萃男书院的旧生。
Frankie和Nilk表示,现时主流传媒及网媒皆透过网页、手机应用程式、Facebook、Instagram等发放新闻内容,而新闻报道仍以文字、照片、影片表达为主。Frankie承认,网媒规模小,资源有限,“佢哋(主流传媒)有不同版面去处理不同新闻,但网媒一个人要做唔同范畴嘅嘢。”但随着网上直播的门槛降低,每人只要有一部手机已可“做live”,他们认为主流传媒及网媒的在各方面的差距正逐步收窄。
最明显就是网媒的报道渐受关注、直播新闻观看人数节节上升。反修例运动期间,大批网媒记者到前线采访及做直播,其观看人数动辄过千,个别频道的观众甚至媲美或超越主流传媒。部份网媒记者或以另类方式去评论新闻,开拓出另类市场,吸引大量观众收看及课金。过去数月,有时连主流媒体都忽略的社区新闻,仍可见网媒记者亲身直击,这类灵活而机动的网媒迅速冒起。惟《加山传播》仍拒绝做直播新闻。
二人坦言,团队曾多次讨论是否要做直播,惟他俩认为《加山》规模尚小,暂时只有2万多人按赞,不会有太多人观看直播,且直播动辄数小时,数据需求大,若要认真制作直播,保持专业质素,画面需加水印、落时间,前线记者亦要带备相关器材。Frankie笑言,开台已花费数万元购买器材,以现时《加山》的资源亦难以应付直播成本。
经常在前线采访的Nilk留意到,有时现场直播的镜头已达饱和程度,“一个商场360度无死角拍摄,人人拍住同一样嘢”。有见及此,他选择专注拍摄新闻相片。过去半年的经验,Nilk发现拍摄一张好的相片同样具有丰富的讯息量,而相片的感染力比片段大,更能触动读者,事后亦发现相片的点击量、网民回应度不比辛苦剪辑的新闻片段低。由于毋须兼顾直播,《加山》记者反而有时间在现场发掘其他视点,如拍摄抗争情侣图辑等。
二人对直播新闻也有顾虑,因前线记者需要旁述,Nilk坦言部份网媒记者旁述方式值得商榷,“过咗记者条线,加咗啲唔系新闻操守嘅嘢。”他期望《加山传播》能够建立一个专业的形象,现时未有足够信心拿捏得准确,故选择暂时“唔掂住”,Nilk和Frankie均叮嘱前线记者要紧守记者作为记录者的角色。
没有直播的加持,要累积读者,就要依靠日常的报道。Nilk指不少网媒主力采访示威,其他报道则较少触及,当运动渐趋平静时,似乎无事可报,“到时要转另一个模式去run,系好痛苦嘅事。”现时《加山》不仅报道示威新闻,过去半年同样关注医护罢工、分析美国民主党初选结果、撰写数千字长的人物专访、报道体育及动物新闻等,亦会撰写评论文章,未来亦会跟进立法会选举。
过去一年,香港人常说“将抗争融入生活”,Nilk坦言,示威新闻固然重要,“但生活不止抗争,新闻也不止抗争”,媒体要报道社会及国际上发生的事情,题材更要多元化,“我地一边做紧和你Sing,下一个post可能系另一单新闻”。为吸引读者的注意,《加山传播》会为文字报道,配上自家制meme图,“改图Catchy好重要”,引读者笑之余,亦可启发思考,由于网媒自由度大,能够制作玩味较浓的图片。Nilk引用《立场新闻》做例子,“啲人会日日关注立场美术部精神健康,证明呢样嘢吸引到人注意。”
《加山传播》营运至今已逾半年,二人展望《加山》能够发展得更全面,并准备注册为本地报刊。Nilk表示,过去常有网民批评记者问题质素参差,有时未能直指政府,如果他日《加山传播》注册成功,他们期望可将民间及网络的意见、质疑直接带入官方场合,“你想将条问题射俾佢(政府),你都要有牌,你先有得入去,而家有班后生仔有个牌入到去。”
Nilk和Frankie指,如一切注册手续顺利,《加山传播》或会众筹资金,届时可补充装备、以及招揽大学编委或传理系毕业生加入,并会为传理系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供机会予新一代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