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头追踪】荃湾工厦清拆 01跟踪泥头车 揭废料运屯门非法倾倒

撰文: 蔡正邦 彭恺欣 陈诺希 赖雯心
出版:更新:

清拆、重建每日进行,推土机下的泥头,最后往何处倾倒?有51年历史的荃湾永南货仓大厦,去年底开始清拆,每日有约50架次的车辆,将泥头等废料运走。香港01记者连日追踪,揭发部分泥头车,竟将废料运往屯门亦园村附近的农地非法倾倒。不足半年内,绿意盎然的农地,大面积地遭铲树、倒泥,变成棕土。泥头堆至约两米高,威胁民居。涉事的工程承办商亿京发展及策划有限公司,至今(4日)对事件未有回应。

多辆泥头车在荃湾工地运走泥头。(赖雯心摄)
土地联盟成员朱凯迪指,倾倒活动估计已持续两星期。(蔡正邦摄)

2017年,亿京集团以21.6亿元买入位于荃湾沙咀道的永南货仓大厦,随后开始清拆。至2019年3月,清拆工程已大致完成,据香港01记者观察,每日有近半百泥头车出入运走铁器及泥头。记者追踪发现,地盘内的泥头,被运往屯门亦园村对开,面积约两公顷的农地倾倒。

泥头车从荃湾驶至屯门农地后,听男子指示倾倒泥头。(蔡正邦摄)
泥头车倾倒半人高的泥头,扬起大量灰尘。(蔡正邦摄)

荃湾屯门多次来回装卸泥头  男子在旁指挥泥头车“卸货”

记者于三月开始,连续两周追踪泥头车的去向,了解他们往何处倾倒泥头。首日追踪,记者发现泥头车离开荃湾工地后驶往屯门。原应运往全港四个合法填料区的泥头,竟被运往屯门的农地。泥头车途经亦园村公所后驶入小路,经过天桥,终到达倾倒地点,将大量泥头卸下。现场有一名男子负责监督及指挥泥头车。当他发现记者采访,将车驶近质问来意,甚有戒心;泥头车则在旁卸泥头,发出巨响及扬起大量灰尘。

十分钟后,该车倒毕泥头离开农地,记者再度尾随,发现该车折返荃湾工地取走另一批泥头。为确认该泥头车将会再度到屯门农地倾倒泥头,记者继续追踪,发现泥头车亦再前往屯门,在同一农地弃置泥头。从航拍机拍摄到的影像可见,泥头车从桥底的唯一入口驶入农地,左边是大堆泥头,而右边则是沥青。沥青是过往倾倒泥头以改变土地用途的个案中,多次出现的建筑材料。

堆泥头后 农地比原来地面高出半米

由于先前倾倒的泥头已被推平,农地犹被垫高,比原来地面高出半米。现场有两部推土机及一辆压路车运作,分别将运到的泥头均匀拨开,以及将沥青平铺于农地上。白斗泥头车倾倒车上泥头,将文件交予在现场监督的男子后,便驶离农地。

记者追踪泥头车至屯门亦园村对开农地。(蔡正邦摄)

环保署人员疑访农地漏风声 泥头车早上改道

记者隔日(3月27日)再次追踪,分别在荃湾工地及屯门农地守候,记录到约30架泥头车的出入及目的地。早上11时许,记者尾随一泥头车到亦园村路口时,发现该车竟停泊路口,未有驶入农地;有村民指,数名疑似环保署人员近午时巡查弃置地点,令风声变紧,在该处监督泥头车的男子及泥头车亦随之离去,整个早上再无泥头车前往屯门亦园村的农地倾倒泥头。荃湾工地将泥头装上泥斗的工序,亦一度暂停。

至黄昏时分,记者发现泥头车的出入频率恢复正常,于是尾随一车,第四次到访屯门倾倒处,以航拍机试图拍摄泥头车倾倒情况。驶至亦园村路口时,发现该名负责监督的男子驾车返回现场。泥头车亦明显对外来车辆充满戒心,于记者车辆后方停泊约五分钟后,才驶入农地开始倾倒。记者以航拍机拍摄该辆棕色泥头车倾倒泥头时疑被发现,泥头车即停止活动,数分钟后方释疑,又继续倾倒。

入内睇清非法倾倒泥头时序!

再过一日,记者偕新界西立法会议员朱凯迪及土地正义联盟成员再到现场视察,发现倾倒泥头的行动暂时停止。地政署派人员到场调查,农地一整日都未再有泥头车到场倾倒。记者在4月1日及2日再到场视察,未见泥头车及负责男子,农地周遭则被围上铁网后锁上,车辆无法进入农地。

根据Google去年10月的卫星图片,涉事农地曾经绿意盎然,有人在内耕种;但记者近日到场视察,发现如山的灰色泥头已完全将其覆盖。涉事农地位于屯门亦园村,面积约2公顷,即大约两个半足球场,倾倒活动已持续数星期。堆积如山的建筑废料高约1.5至2米,共横跨10个地段。

地主恒基:并不知情

根据土地注册处资料,涉事农地由多间公司及个人持有,其中一间为荣捷发展有限公司,是恒基的附属公司。恒基指,公司对有人非法倾倒泥头一事并不知情,而管理公司在接报后亦已即时派员在该土地围起铁网,以免再次被人倾倒泥头。

恒基在涉事农地接获投诉后,派人员为农地围上铁网及铁链,阻止车辆进入。(黄伟民摄)

旧批农地倾倒不属违法

地政署回应查询指,未曾收过该处非法倾倒泥头的投诉。地段属现时新界常见的旧批不可建屋地段(俗称“旧契农地”),在有关农地上进行平整地面及填泥活动,此类旧批地段的地契条款按1983年的法庭判决并无土地用途限制,唯不得在其上搭建未经批准而又并非已登记寮屋的构筑物,否则属违反地契条款。因此,在有关农地上进行平整地面及填泥活动,并无违反地契条款。

环保署循《废物处置条例》进行调查

即使无违反地契条款,涉事公司亦可能已触犯《废物处置条例》。环保署发言人指,就相关农地倾倒泥头的个案,共接获3宗投诉,已即时作出巡查及跟进调查。该地段属私人土地,根据《废物处置条例》的规定,在私人土地进行建筑废物堆填活动,必须先以指明表格(EPD-238)向环保署提交土地拥有人的书面授权,在获得环保署确认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环保署亦未曾收到可进行倒泥头的土地拥有人书面授权。故现正按《废物处置条例》进行调查。

土地正义联盟成员朱凯迪到场视察。(蔡正邦摄)

于非指定堆填区倾倒泥头可节省逾半倾倒费

环保署于2005年1月开展建筑废物处置收费计划,建造工程承判商、装修工程承判商或处所拥有人,在使用政府的废物处置设施前,需向环境保护署缴交费用,俗称“倾倒费”,以减少产生废物和善用堆填区。

香港处理建筑废物的方法,主要将可重用的建筑碎料、瓦砾、泥土、沥青及混凝土等惰性建筑废物运往公众填料区暂时存放,日后在填海及土地平整工程中使用。现时全港有4个公众填料接受设施,分别位于将军澳、屯门、柴湾以及梅窝,每公吨收费港币71元;如承判商想往全港3个堆填区倾倒泥头,建筑废物按重量计必须不多于50%,每公吨收费港币200元。土地正义联盟成员区国权透露,非法倾倒泥头收费低廉,只需港币100至200元一车,有时更毋须收费,大幅节省倾倒成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