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简约公屋向谁交差
没有人能够否认,简约公屋的意愿良好。政府官员动之以情,黄伟纶说不能对居住惨况无动于衷,何永贤希望社会能够有同理心,看到㓥房户的需要。只要想到贫苦基层瑟缩在斗室之内,孩子连温习的地方也没有,谁能够不揪心,不动情?
房屋问题困扰了香港人二十年。楼价一天比一天昂贵,香港人同时住得愈来愈细。起初人们说是蜗居,后来旧楼的㓥房林立,住户数近年已经冲破十万。梁振英形容房屋问题是重中之重,林郑月娥搞了一场土地大辩论,但两位特首都是无功而还。五年卸任既是因为占领运动和修例风波之过,跟解决不了房屋问题肯定也撇不清关系。
夏宝龙给出了“告别㓥房”的要求。李家超政府上任的第一天,习近平表示香港人要“房子住得更宽敞一些”。香港官员的基本职责,要中央政府三申五令,耳提面命,不会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初衷。解决房屋问题跟廿三条立法一样,都是香港政府拖欠多年的功课。二百多亿公帑,兴建三万个单位,就是李家超交出的功课。
房屋增加和轮候加快之外
李家超似乎很懂得对题作答。他说有了简约公屋,未来五年的公营房屋建屋量将会大幅增加五成,轮候公屋时间即时“封顶”在六年,并且在四年内降至四年半。只要成事,这将会扭转自曾荫权年代以来三届政府、长达十几年的轮候公屋时间攀升趋势。
不过,新的轮候时间将简约公屋也计算在内,而政策又规定租户最多只能住五年,这样即使轮候公屋时间减短,但能够“上楼”的市民也始终无法安定下来。功课虽然是交了,但更像是匆忙填个答案,务求先应付过去。有一种聪明的学生懂得交齐功课,一本正经地作答,但其实只是照着评分准则来装模作样,未曾消化课堂的教学内容。
公营房屋是增加了,综合轮候时间是缩减了,但基层市民会否搬进去?不少人为了就近上班而住在深水埗和油尖旺区,上水、元朗和屯门的简约公屋不会是好选择。即使父母不怕跨区工作,也很可能要子女因此转校两次,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影响不小。这还未算上借用启德地皮的决定引起了不少居民的反对。哪些地方应该作商业发展,哪些地方作房屋供应,社区配套怎样规划,需要的是周全说法,不是赶交功课的心态足以应付过去。
公共行政跟课堂教学面对着同一个困难。我们能够为政策制定不同的绩效指标,要求达到指定的量化效果,但却无法保证政策的原意能够得到实现。如果简约公屋只是为了作为公屋的新一个种类,在统计数字上增加公营房屋的供应量,减少综合轮候时间,相信这个绩效指标是可以达到的,李家超不难自诩兑现了承诺。但如果我们安居不只是离开㓥房,还包括在一个宽敞的地方安心长住下去,乐业不只是有一份工作,还包括了不用每天花钱费时远程来回,那么李家超政府四年后即使能够达到绩效指标,也显然是不足够的。
绩效指标底下的根本问题
今届政府重视绩效指标,这是值得肯定的。大多数的企业也设定了绩效指标,以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只不过绩效指标有它的局限,员工也可能会交功课了事。事实上,这种现象是普遍的,不只在政府官员。当绩效指标是支持“止暴制乱”,我们就看到建制派一个接一个地表态。当绩效指标是响应二十大精神,立法会议员、港区人大和政协便积极地反复引述。怎样才能化解社会矛盾、修补撕裂,如何的发展才是经济公平、社会正义,这些更根本、更核心的问题都被埋没在绩效指标的底下无人关心,乏人问津。
功课必然来自外在,是来自给功课者的要求。学生应付老师,官员面对特首,特首自己也要交出功课,回应中央政府的期望。建制派面向社会,但有时候功课也可能来自西环,要在大政治上表达立场,对政府的施政给予支持。学生通常都是被告诉要做什么,交功课的心态自然是被动的。但有求知欲的学生是主动的,他们在老师给予的功课之外更会自主学习,翻书本,找资料,下课后缠着师长,为的是弄个清楚明白。政府官员要交出功课,政策要达到绩效指标,但社会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市民的生活有没有切实改善,更应该是他们着紧、奋力也要做到的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就是这个意思。
建制派对政府向来都是小骂大帮忙,小骂是对社会、对选民交功课,好像尽了监察政府的本份。虽然简约公屋受到质疑,但他们还是会通过拨款,让工程上马。三万个单位若然最后帮不了贫苦基层,㓥房户还是数以十万计,责任好像都已经不在他们。但政府官员也可以说,他们已经花了二百多亿赶建简约公屋,房屋问题仍然未能解决,非不为而不能也。交功课是完成了责任还是开脱了责任,答案不难看得出来。
治港者要对长远发展负责
为官和从政者的责任是沉重的。他们要虚心聆听民众的声音,但不能只看一时的风向而驶舵。在疫情仍然严重的时候,官员要抵得住放宽的诉求。派钱可以换来短暂的掌声,但不一定对社会有长远利益。拜登煞有介事,用导弹击落中国飞艇,是对美国舆论和共和党交差,对美国人却不会带来丝毫的益处。搞不好跟中国的关系,更加只会令美国发展添上挑战,对国际社会也是添上麻烦。但他就是抵不住一时的舆论压力。
在选举政治的逻辑当中,政客就是要对选民交差,不然就得告老归田。香港过去的民主派嚷着一堆政治口号,以反对政府来向他们的选民交代。今天我们的议会政治虽然大为不同,但还是有人抱着交功课的心态。显然问题不只在民主选举中独有。修改了特首和立法会的选举制度,不等如完善了香港的政治生态和伦理。政府的官僚文化若不改变过来,良政善治只会无从说起。
简约公屋只是一个案例。北部都会区是香港发展的未来,李家超政府承诺了收回和平整若干公顷土地,今年内成立专责部门,这些绩效指标纵然具体,但会否又只是交了一份功课,到头来无助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参与建设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成立多少小组、筹备多少活动,是否能够促成经济融合、产业分工、社会转型?交功课不难,但所谓“心无百姓莫为官”,治港者的责任岂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