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街场 男女老幼聚脚减压 社工:有学生夜晚话瞓唔到想自杀

撰文: 林可欣
出版:更新:

清早八时,西湾河一间青年中心的室内篮球场有近百个中老年人站在涂满Graffiti(涂鸦)的墙前耍太极。这个原本让年轻人跳街舞、打通宵波的24小时开放空间,自十多年前开设时,早上租予长者晨运,下午至凌晨则是年轻人的世界。记者在这篮球场度过一日一夜,看着白天的耍太极,晚上的打篮球或漫无目的地消磨时间。太极老人形容这儿是“天堂”,初中生说“好爽皮!”;一个能容纳二三百人的篮球场,何以吸引男女老幼都爱流连此处?

中国音乐响起,Graffiti涂鸦墙前站满一班银发人士,一踏步一曲手,做出各种动作。(钟伟德摄)
+15

上回提到,记者凌晨在这室内篮球场与少男少女谈了一晚心事:24小时开放:让夜青玩通顶 MK仔与风纪都爱流连的“街场”

天亮以后,黑夜里的人离场休息,七时多换来一班太极老人。他们是附近教会圣十字架堂的太极班学员。负责教班的叶师傅从前仅在公园自己耍耍太极,后来在教会开班授徒,规模愈来愈大。他们本来在圣堂一个小场地上课练习,2003、04年圣堂要拆卸重建,对面街这青年中心落成启用,师徒们于是移师中心的室内篮球场,每周两天清早在本用作跳街舞的滑溜溜地板上,打太极拳、舞剑弄扇。

银发族涂鸦墙前耍太极 师傅:出面根本无位玩

“冇咁大个室内场容纳到我哋咁大班人的!”叶师傅的助教岑太说。他们早些年曾打算长期租用康文署辖下的运动场,“但团体订场要抽签,几个月抽一次,未必抽中我们。我们一租就几十场,他们(康文署)不批准这样订。”但即使成功订场,以太极班的人数,亦要分开数个场上课。

叶师傅10多年来学生愈来愈多,至今天场内近百人,同一时间跟他耍太极,亦会围成小班让他的助教指点。(钟伟德摄)
叶师傅(右一)师承北京李氏太极拳,是其第五代弟子;早年他在香港自己打打功夫,后来才学太极拳,退休后更教授更多学生。(钟伟德摄)

这室内篮球场是协青社的场地,让夜青深宵有个安全聚脚,不再流连街头。但夜青白天睡觉,黑夜才蒲头,一班社工于是决定租予或有需要的街坊团体活动,为这自负盈亏的机构帮补收入。500元一小时连冷气,岑太觉得“好抵”。“系要咁多人,大家除开分担,每人一小时才$12.5。而且一小时后,他们容让我们多在场内逗留一会。我们有时9时多(8时开始使用)才交场,他们亦接受。”

政府辖下的场地长期爆满。据康文署的数字显示,2013至2015年度全港各区的体育馆(主场)使用率,除了离岛区外,其他全达八成以上,很多地区包括东区,更接近九成;而各区运动场的使用率,更几乎全部达百分之百,几近饱和;中西区和油尖旺区更无运动场供市民租用。立法会议员麦美娟早前书面质询当局,会否新增场地或改动现有场地为一些较独有的体育运动,例如龙狮运动;局方仅答复有数个场馆已供中国国术龙狮总会的专用。那么其他舞狮的人、有不同运动喜好的人呢?

公共设施少会所又贵 65岁女会员:想继续去Gym

近几年学员的新圣堂建好,却已容纳不了今天这太极学生规模。(钟伟德摄)
“政府啲场根本好难book(预约),而且冇咁大个室内场容纳到我哋咁大班人!”叶师傅说。(钟伟德摄)

岑太形容这儿是“天堂”,叶师傅在旁慨叹:“现在香港租场好难,出面有啲场又唔准我哋耍剑,好难玩。”他这班中老年人学员晨运过后便各有活动。“系要风雨不改喺呢个时间先得,一阵佢哋话要去凑孙女、煮饭,个个时间表满满,惟有10几年都定好呢个时间耍太极,先咁多人得。”他们没有想过这里本来是什么青年的地方,岑太说夜青、边青也好,“最紧要我哋呢个钟数book到场玩。”

边青容身之所 居民一度担心影响治安

负责管理这场地的社工李慧琪,回想当年协青社计划在西湾河兴建这青年中心时,附近的住户连声反对,担心惹来一班边青坏分子,影响区内治安。后来中心开放予街坊入内参观使用,了解这群年轻其实不怎样坏,渐渐接受这个地方。

这里白天不时会有街坊或社区活动如手作市集、团体讲座,入夜后则是另一世界。一班社工十多年前开始夜夜在街头带边青来这里玩耍,让他们不再四处流连游荡。“年轻人深宵在街上会遇到三种人,警察、社工和黑社会。他们觉得社工好烦,常常找他们聊天;而遇着黑社会,对方会带他们周围玩,青年很容易跟上他们混大茶饭,误入歧途。”

社工李慧琪说,这青年中心开设之初虽近港铁站,但街坊依然觉得神神秘秘,不知内里是什么地方。(钟伟德摄)
当年协青社计划在西湾河兴建青年中心时,不少街坊都反对,社工形容情况就像近年戒毒学校正生书院要选新校址,多个社区都表示不太欢迎。(钟伟德摄)

李慧琪说他们与边青在街头初遇,不会向他们问长问短。“我们会问:‘喂你想玩咩啊?’,让这里一些年纪相若的‘活动助理’先与他们玩。因为就算打机、打篮球、跳街舞,佢哋(边青)喺度起码都安全。佢哋亦觉得喺呢度有嘢玩,好过在街上漫无目的,或到网吧和夜场要花钱消费。”

社工:年轻人精神健康问题比以前严重

但她这几年却发现,夜青的状态和种类变得更多元化。她说比起十年前,街头已较少边青联群结党;深宵不愿回家的青年,不再仅是“坏仔”。“求助的不止是跟上黑社会的年轻人,有些说自己瞓唔到、想自杀。”李慧琪接触过一些乖乖学生受不住家庭和读书压力而离家出走。

“年轻人的精神健康问题比以前严重,有些患上情绪病,每天上学觉得好压迫,晚上很想找个地方喘气。”李慧琪与其他社工担心这班学生也学坏,遂请他们来到这青年中心,走进室内篮球场玩乐,暂时忘却烦忧。“我们社工之后才介入跟进。家长望子成龙好正常,但爸爸妈妈有时多著眼子女成绩、行为好唔好,年轻人想得到的却是关心。”

【生死一线】DSE学生受情绪病困扰 精神科医生:你要似我考7个A

【不再自杀】男孩17年换12个家三度自杀 有人阻止却没人关心

流连此处的人原因各异,但最主要还是归咎学校和家庭以外,没有足够空间让他们活动。(钟伟德摄)
入夜后,街舞男女也提着手提音响进场,扭大音量站在球场中央这个较滑的地板溜来溜去练舞。(钟伟德摄)

波友:香港地要消费才得娱乐

这个室内场久而久之成为青少年的小天地,这几年愈来愈多人带朋友到场同乐。自言是普通学生的阿杰三年前跟朋友来打波,发现这儿有冷气、免费、光线充足,又毋须预约场地,随意一天即兴约波友,就“以波会友”,他很快爱上这地方。他的队友KC在旁一语中的:“无办法,香港始终地方少,都要自己畀钱消费才有娱乐。”听他们说,这里还不时有人打排球、玩闪避球,什么球类活动或跳舞跳绳,甚至打功夫的都有。

有些波友年纪小如小学生、初中生,说不想回家面对学业习作,不想天天抱着书本,这儿没有老师或校工赶他们回家,没有人催他们读书温习,其中一个中二男生说这里感觉“好爽皮!”。场内的人其实只需要在拥挤的城市中寻求一丝喘息的空间。

波友阿杰说:“平时打波不同国籍人都会来这里,黑人白人都有,大家的共同语言就是篮球,有时一个眼神便上前问:‘斗唔斗波?’就开打。”(钟伟德摄)
半夜不想回家,香港人要找个地方免费容身,请到天桥底或露宿者中心,又或坐麦当劳或公园。(钟伟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