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行人专用区】乐韵变噪音 居民患抑郁 街道要开放定封闭?

撰文: 林可欣
出版:更新:

旺角街头表演的噪音污染,近年已被街坊屡屡投诉。问题多年未解决,有区议员透露,有居民须服安眠药或镇静剂才能入睡,亦有人因长年受噪音滋扰患上抑郁症。上周六,有一个婆婆在表演街档前摆路障,双方继而争执,婆婆报警求助,过程被网媒录下;网民看毕网上片段,即留言指旺角应取消行人专用区;有区议员及立法会议员亦同意,透露将动议恢复行车。
旺角行人专用区2000年起设立,原意是减少车辆带来的噪音及空气污染。有关注公共空间的民间组织却质疑:“我们17年来曾拥有行人空间,如今或将失去,让车辆行驶,属做法倒退?”旺角行人专用区的去留,谁说得清?是缺乏有效管理,还是城市空间开放不足,令卖艺歌声变成噪音?

“旺角嘉嘉”这歌档的歌女自言她们并非“大妈”或来自中国大陆,她们有些分别曾是歌坛和夜总会打滚多年的本地职业歌手,而嘉嘉和Simon则平日有正职,假日才来摆档。(林可欣摄)
婆婆和她儿子强调不止他们这家人,附近居民多年同样饱受噪音滋扰,但均敢怒不敢言,只能摆设路障无声表达不满。(林可欣摄)

母亲节下午来到旺角行人专用区,耳边传来的歌声音量较以往轻柔。“今日母亲节呀,我哋歌声温柔细声啲呀!”其中一档街头歌女这样开场。这档名堂为“旺角嘉嘉”,前一晚才与对面唐楼地下卖龙须糖的婆婆争执,成为网上片段主角。今天声浪明显调低了。档中有个男歌手叫Simon,他解释:“我昨晚只是指住个婆婆话:‘我都忍咗你好耐!’”

婆婆其实也忍了很久。她就住在西洋菜南街唐楼,由朝到晚在自己家楼下卖龙须糖。这几年来时常忍无可忍,便会劳气上前要求歌档调低音量,请他们把音响和歌档搬移过几步。“我哋住呢度真系好惨!次次都投诉,警察嚟叫佢哋细声啲,转个头差人走咗佢哋又大声返!”她揪着心口说。

【旺角声音.三】卖艺变噪音?学者:空间开放不足令歌声变嘈杂

行人专用区入夜后愈来愈热闹,歌档在“抗议路障”前放了数张椅子让观众坐下;婆婆与她儿子即跑上前,指责为何“郁我啲嘢!?”。(林可欣摄)
婆婆这天与一些住户在“旺角嘉嘉”歌档前摆设抗议路障,无声抗议。(林可欣摄)

中年歌者无处唱:“在尖沙咀要唱英文歌”

星期六争执过后,婆婆翌日再在“旺角嘉嘉”歌档前摆设抗议路障,结果又差点引起争执,得由警察上前调解。

谁会想天天在街头开火?Simon无奈说:“佢成日话我哋过界,乜街道摆档演唱有界线?”他想了想:“我们不能随便到其它位置唱的。”他说如今街头表演,要争取更多观众围观,就要在旺角、尖沙咀、铜锣湾这些闹市中心,“当中已有江湖规矩,占了别人的地方是不守规矩。”

他说:“尖沙咀、铜锣湾那里摆档都要识人,唔系人哋点会肯让你加入一员做歌手?”同一档的歌女千千说:“在尖沙咀唱要唱英文歌,我哋唱唔到,旺角这里唱怀旧金曲的。这里才有中老年的观众来看,所以我们也只能在这里,难道走上山唱?”

只隔“旺角嘉嘉”几步的另一档,歌手Tony也早就应警察要求,把音响调低。他在旺角唱了快7年,见证转变:“这里变了质,愈来愈多人来卖艺,他们玩音乐方式已不同。有时真的因为听不见自己声音,才会唱得较大声。”他说了几句便匆匆回到近百人的观众中间,接着唱下一首歌。

【旺角声音.一】行人专用区=平民夜总会?街头歌女获三千元打赏

【旺角声音.二】卖艺姨姨自言歌喉属业余水平 公园献唱为追梦

上周六晚上婆婆曾展示一张她称是旺角多栋大厦业主联署投诉噪音的文件;区议员仇振辉指类似的联署文件街坊这几年签了很多,依然无助有效改善问题。(网上媒体socREC影片截图)
Tony做了全职街头艺人16年,2004年他在尖沙咀星光大道卖艺,6年后转战旺角,如今这里愈来愈“多声道”,他苦笑说:“旺角已变了质,但我们要多些观众看到,也只能一来这里。”(林可欣摄)

声浪大如飞机声 议员倡恢复行车

旺角行人专用区几年间演变成“平民夜总会”,中老年的歌者每周末假日在同一位置放了巨型音响,便开唱卖艺,很快围来一班同龄观众。记者站在行人位置量度声浪,音乐伴奏时徘徊90至97分贝,歌手唱至最高音时最高可达107分贝,跟飞机起飞引擎声约105至130分贝差不多。科学研究曾指,人若连续八小时身处声级达85分贝的噪音环境,极可能对听觉造成损害。

油尖旺区区议员黄舒明2013年底的会议上亦指出,有认识的旺角居民无法搬离,长年饱受噪音滋扰,患有抑郁症,精神健康出现问题。同区区议员仇振辉表示,有部分住户遇上卖艺的日子,皆要服药才能入睡。他曾于2013年底在区议会成功动议通过缩减行人专用区开放时间,有街头艺人入禀高院申请司法覆核。仇振辉计划近月待此官司完结后,再于区议会动议行人专用区恢复行车,希望还居民和商户一条安宁街道。

单位面向西洋菜南街的住户面对噪音污染首当其冲。(林可欣摄)
+8

学者:空间开放不足 致卖艺者聚集旺角

研究艺术文化政策的浸大人文及创作系研究助理教授何建宗,几年前曾任文艺复兴基金会的“香港街头表演:政策建议报告”研究的监督人。他说旺角街头本是个环境杂乱之地,是商户、卖艺者和行人甚至车辆,分别争夺人流、地理的地方;一些有较大型表演器材、流动性低的卖艺者于是成为此空间的赢家,成功在此长期盘据。结果,愈来愈多艺人带着音响摆档开唱,满街都是卖艺者。

“但试想像,如果我们的城市有开放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到其他区卖艺,这城有足够空间,在不同地方容纳不同类型、年纪的表演者,让他们的观众也可到来,这班卖艺者何须都来旺角唱?”何建宗说。

立法会议员(批发及零售界)邵家辉近日已就旺角街头表演向立法会提出多个书面质询,正等候政府月底回复。他指,若商户和住户都同意取消行人专用区,他将为此向政府动议,或为表演噪音管制立法。(林可欣摄)

取消行人专用区 城市空间的倒退?

其实,运输署2000年在旺角设立行人专用区原意为减少街道车辆的噪音和污染,为何现在适得其反?民间组织拓展公共空间副秘书长叶紫盈指旺角行人专用区曾经365日的指定时段内都开放予行人,在2010年因噪音、光污染和商业广告滋扰,才数次缩短旺角行人专用区的时间。叶紫盈说:“开放街道、设行人专用区一直都代表这城市进步,但17年后,我们缩减、取消行人专用区,是否倒退了?当年为解决A问题(车辆污染),我们想到了B(设行人专用区);如今B有问题,我们就说回去A?”

【小百科】旺角行人专用区缩短开放时间表

旺角已成为一班中老年歌者的舞台,叶紫盈说:“即使开放其它城市空间,他们可能仍觉得旺角够MK,很草根,依然喜欢到这里表演。旺角这个人人几乎都会来的地方,也许大家都对她有感情,歌者、歌迷、行人和街坊都会来,一个如此有生命力的地方,何以我们愿意让她恢复行车?”

叶紫盈建议在那里加强管理,例如为街头艺人发牌;划分部分区域,把持有牌照的卖艺者安排到一个较远离的民居的区域表演;其他地方可作静态活动分区,如街头摄影、手作展示等等。

“行人专用区原意是好的,是我们的公共空间,让社区在那里同乐,如今因为西洋菜南街出现的问题,变成了负面。也许应思考的是,怎样去管理这个空间。”

叶紫盈认为旺角噪音问题源自行人专用区内缺乏有效规管,才造成今天卖艺者嘈杂不堪的局面。为何这里缺乏规管?哪个政府部门负责管理的?请看:【旺角噪音】行人专用区卖艺无王管 封闭街道是否城市倒退?

延伸阅读:

【旺角声音.一】行人专用区=平民夜总会?街头歌女获三千元打赏

【旺角声音.二】卖艺姨姨自言歌喉属业余水平 公园献唱为追梦

【旺角声音.三】卖艺变噪音?学者:空间开放不足令歌声变嘈杂

叶紫盈指政府多年来一直没好好处理那里衍生的噪音问题,行人专用区缺乏管理,今天街坊生厌这个嘈杂不堪的西洋菜南街。(林可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