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婚礼】来一场减废的婚礼 卡板、布艺创另类布置风格

撰文: 郭健莲
出版:更新:

有想像过吗?自己婚礼上的布置,将会成为家中的两道门?“有对新人想做设计教父那种几何图案,那时候我们刚刚转型做低碳布置,就说服他不如试用木造,但他的预算有限。”Emad回忆这件事时,诺怡也笑说这次的改造真的融入家中。“最后,‘倾倾下’得知,他的新家正在装修,我就建议说,不如帮他造两道房门,用在婚礼上;新家又用得上,做了的布置亦不用浪费。”减废、低碳、循环再用、升级再造,原来放在婚礼布置上都可以“无缝连接”。

Emad与诺怡将他们的婚姻哲学呈现在工作之中。(郑子峰摄)

婚姻是契合 婚礼是仪式

“我们相信婚姻,多于婚礼。”随囍的Emad与诺怡将他们的婚姻哲学呈现在工作之中。Emad创立随囍,诺怡随后加入,二人既是夫妇,也是拍档,拍住上,开拓婚礼布置的另一条路:减废、低碳、升级再造。

“背景用过的布,我们会给新人做咕𠱸和布袋;木制的Logo(标志)亦会用来做时钟,挂在家里。”婚礼上的用品,经Emad与诺怡的改造,不用即弃,更有了另一个生命,从婚礼的那天,延续到往后日子。

布艺用作布置后,亦会用来造袋,循环再生,有了新的生命。(受访者提供)
二人结婚时,一切从简。(受访者提供)

Emad是围村人,与诺怡结婚时,一场“大龙凤”似乎免不了。他们建议办素盘菜宴,碍于传统,无法成事,协商的结果是,婚宴照办,在村内食盘菜,但没有平日婚体的进场、切蛋糕等“仪式”,也没有特别提及他们。他们没有成为主角,就这样简单地去吃个饭,事后笑说整件事就如出席别人婚宴。然而,不是每对想一切从简的新人也能做到,所以更想发掘多一个可能。“我们不是环保,只是低碳。”Emad强调自己不是“环保人士”,不想有任何标签,只是想婚礼布置多一个选择。

A餐好还是B餐好? 自创C餐一啲都唔易

Emad成立公司前,在别的布置公司做了两年,公主、游乐场、城堡风格成了永恒的主题。“会不会有多一个可能?”

成立随囍之初,他们没有参考,也没收入,唯有复制“过去”,继续做城堡、王子和等风格。”真正改变的契机是一场代表新生的百日宴。“其实入行后已隐然觉得不妥,觉得可以有不同的做法。那次百百宴,又有城堡又有其他布置,用了短短几小时就完了,这些物料装满两架垃圾车。”他厌倦了Foam board(泡沫板)和Banner(横额),也觉得是时候决心开始用减废和低碳方式做布置。

以卡板和黑板等物料代替即弃的Foam board和banner。(受访者提供)
收集物资后,还需要处理,所需工具也不少。(郑子峰摄)

后来,慢慢有点眉目,也摸索到方向,首先舍弃的是Foam board和Banner,并试用卡板和布艺代替。然而当时业界未有这个选择,新人对此亦无概念,未知可以考虑以低碳的方式布置婚礼。渐渐建立了口碑,却仿佛难以改变别人对“循环再用”、“低碳”的“价值”观。“有人常常以为‘重用’会便宜一点,都是执回来,不值钱。”执回来的废物,到见得人的布置,当中无法量化的时间和心力却未被看重。

“我们要找物资,例如卡板,我们先要撬开、打磨、栽好,然后上色待干,扫上水性环保防潮油,拼好,诺怡就画。”每次都差不多完全手造,主题也会为客人度身订造。“当客人上来时,我们会跟他们闲聊,说说他们的经历,想深入了解他们。”二人重视每对新人的故事,舍弃了寻常惯用的物料,亦舍弃了平日A餐、B餐那一套。“每对情侣一定有相处之间的乐趣,有值得说出来的故事,有一次想做了大富翁主题。那对新人不是喜欢大富翁游戏,只是每星期去玩推银机,那部机的主题是大富翁,这就是他们最开心的经历。”

二人最满足的是得到人认同,也为不同的新人带来了一点点改变。“我们想藉著随囍去改变一些事情,但并不是想立刻改变所有人,而是在今天这个环境下,在婚礼布置上给大家多一个选择。”

+1
细节印在重用的木板上,没有多余的浪费。(郑子峰摄)

“随囍”=随他人欢喜而欢喜

“见人之善事,随之心喜”。随他人欢喜而欢喜,是“随囍”这个名字背后的意思,做婚礼布置亦是为他人的喜事而张罗。如此贴切的名字,竟然被人笑说用中文名字“老土”,Emad 和诺怡却不以为然。如果别具意义,又何必在意别人的说法?不如笑问一句:“Why not(何不?)”,继续“老土”。“有时候布置好,客人过来说,每个宾客都会赞;其实我们觉得只要他们自己开心就够了,不用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目光。”

“享受当下吧,我现在会主动提醒新人。通常到了自己的大日子就很紧张,看著run-down(流程),担心出错,但没有时间静心看看周围。”Emad说曾有客人最后感谢他提醒自己要享受,才不致“浪费”了自己大日子。

落雨又有咩好怕㖞! 态度决定快乐

“结婚先嚟落雨,唔通连个天都......”一对新人办喜事,准备万全,甚至开会十次八次,只是为了完美的一天,但上天总有不测之风云,假如大喜之日,天气不似预期,大风大雨,新人当真能用“平常心”对待吗?

“其中一次最深刻的是黑雨(黑色暴雨警告)下出动,那个场地是半outdoor(户外)的,但那个新娘没有‘黑面’,反而说‘下雨就下雨啦,没甚么不好’!”新娘随遇而安的个性令Emad与诺怡非常深刻,活在当下,平常心对待,改变心境也是面对事情的另一个选择。从婚礼到生活,其实有很多可能性。

工作也是种子,培养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社区联系,例如帮一些社企或环保团体做布置。(受访者提供)

与社区连系 每一件事也是栽种  二人创办随囍前都各有历练,诺怡是画家,也做过场地销售,Emad就做过倒泥头、装修,而且也是band友。这些过去都是积累,“挨苦和被骂都适应了,装修更让我学会木工,做装修的第二年,我更去了夜校读设计,用了5、6年进修。”至于音乐亦令Emad想多了解这个世界,“这与我做循环再用、低碳都有连系,我会去了解有甚么是需要,有甚么又可以用其他物料代替。”过去的每段经历,影响了今天,是一种栽种;走到今天,又仿佛如此顺理成章。“其实很多事情都是顺其自然。”

当听到别人说他们以低碳作绰头和卖点,他们也会不快。坚持用低碳方式做布置是因为他们珍惜地球和环境,从没有考虑绰头这种事,“我们觉得这样做是正确的,就继续坚持。”

无论环境、生活、工作都是由很多细微的东西组成。二人形容这是播种,以前的历练是种子,培养了随囍;而每一次的案子也是播种,告诉不同的人,布置的另一个可能性。而工作也是种子,培养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社区联系。“多了一些有关环保的社企找我们帮手,例如执野、Green Monday和地球之友。”另外,有一间纯素cafe有玻璃樽想给他们回收。玻璃樽接收了,最后更成为了朋友,送左幅画俾佢。他们虽说自己不是太知名,但坚持总会带来改变。

每一件事也是栽种,二人视随囍为使命。(郑子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