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树说湾仔故事 植觉艺术创作人:树木为发展已经很将就
有人说,将军澳是用来睡觉的社区,旺角是属于休闲娱乐的,那么湾仔区的功能就是工作。艺术创作人曾慧明却要为湾仔区平反,“湾仔是一个满足既能满足居住和工作需要,历史感丰富的社区。如何得知?这区的树木能告诉你。”上年10月她住进位于跑马地的百年法式大宅,成为了这座三级历史建筑V54的第一位驻留艺术家。拍摄:伦星扬
她开展了名为“湾仔植觉”的艺术计划,寻访区内的植物“居民”,为它们拍摄纪录影像,又把捡来枯枝和树叶带回住处,作为装置展览和摄影作品的主角, 让人近看它们的美。“湾仔光是被列入《古树名木册》的百年古树就有38棵,它们就像一条时间线,量度这区的变迁。”计划中,曾慧明以录像、雕塑、展览的形式,配合工作坊,再现湾仔树木的时光旅程。
树木是城市的标刻“我在湾仔读书时,每日只是匆匆走过,今次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重新认识这里。”
每日在湾仔区散步寻找灵感,发现树木原来是辨认住宅区和商业范围的标记。“是分界线,填海区,也就是比较繁华的商业区,历史感不强。沿着庄士敦道和轩尼诗道一路走,百年老树的踪迹像逐渐下降的刻度,买少见少。另一边是闹市,有赤裸上身的搬运大叔,也有闹哄哄的街市。老树隐于市,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曾慧明感叹以古树为分界的两个界面,距离虽近,却没有沟通,恍如两个世界。
为何发展要砍树? 它们已经很将就了!树很老,也很有生命力,曾慧明认为这股拼搏的劲头,就像香港人。“正常的树冠是打横生长的,湾仔的不是,因为夹在楼与楼中间,为了生存,它们改变策略,向上生长。若你代入它们的角度,这些树真的很努力,已经很将就了!”她笑说树木悄悄地做了很多行为艺术,有心人会发现,“有些树种在路边,单丁一个没有同伴,孤独地定格于路边,叶上堆满了厚厚得灰色。坟场的树因为没有管理,树干、树枝能随心所欲地膨胀,肢体灿烂地张开。”
树影的挥洒是一种美态曾慧明为湾仔区的树叶的剪影拍了一套纪录片,成为了另类的城市阅读素材。树影打在建筑物上,随着日照的变化,型态和光影会渐大渐小,建筑物有百年的小教堂,也有闹市的一片篮球场,正在拆建的大厦、有人类活动的场所都成为她的目标。
慧明还为树影设计了光影装置,说的是一个成长和沟通的故事木生的植物才会有年轮,这是树木的岁月轨迹。年青和年老的树木因为年纪不同,有各自的生长和代谢速度,慧明把它们放置在转盘上,以不同速率在空间缓慢旋转,用拟人手法诉说树木的生长。“灯光的投射把它们的共存状态放大,树影交叠于墙壁,好让人细看它俩的对话。”
展览详情“V54年青艺术家驻留计划”曾慧明个展日期:5月19日-6月2日时间:11:00-13:00 15:00-17:00地点:跑马地山村道54号
关于V54于1925年落成,据历史资料,大宅原本与山村道56号毗连,是一梯 两 伙、左右对称的方型盒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 大宅,惟56号拆卸重建后,如今只保留了左面大楼,获古物古迹办事处评为三级历史建筑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