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两小一只猫】绘本《等待》 道出新生儿与猫咪的亲密关系

撰文: 温钊榆
出版:更新:

插画师高佩聪从小就是猫奴,麻色唐猫YY是她养的第3只猫,也是她的绘本作品《等待》的主角。“我的工作需要每天都宅在家,几乎由睁开眼到入睡前都在电脑前埋头。养猫的初衷是希望找一个伴,完全出于私心。”虽然YY不懂绘图,但牠是最好的战友,工作时牠总是躺在电脑椅旁,身体弯成香蕉状包着滑轮。5年前,佩聪初次怀孕,YY每日在她身旁陪伴,感受她身体中小生命的律动。

YY 一直在等待,希望认识BB。(《等待》)

长辈要求人猫隔离

儿子出生那年正好是龙年,出生率远高于往年,父母们都特别紧张,“身体检查、分娩床位,都要提前预约,再加上BB由于轻磅,一出生就送到加护病房照顾。大家因而神经紧绷,都把照顾婴儿看成了一场战斗,长辈们尤其焦急,他们很强调一点:BB不能与猫咪有接触,要生活在干净、无菌的环境。”

尽管长辈们都认识YY,知道牠的性格温驯,绝不会攻击人,但他们还有另一考虑:他们相信猫毛对BB的呼吸道不好,因此要移离,不如把猫送给别人吧。佩聪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第一次,因为缺乏知识和经验,很多时都听了长辈的意见。“但我绝不会抛弃,YY就是家人。”尽管如此,佩聪也承认这些初体验令她很迷茫,“作为退让,我们决定不让YY进入儿子的房,因此猫咪完全没有机会接触儿子。”

为了制造“无菌空间”,每晚都要把YY驱赶离睡房。(《等待》)

宝宝来了 猫咪要让路

每有家庭成员回家,YY都会亲自迎接,听到升降机门打开,就起身在门缝预备。“每次打开门,YY就出现,牠会亲切地打招呼、撒娇讨摸,把我的烦恼都扫走。”YY与佩聪的关系,也从一次开门改变:“第一日接儿子回家,YY依旧在门前等候我们,温柔地叫嚷,但我们无暇回应,没有打招呼,更没有抚摸,一心只急着把小孩抱进房。”被冷待的YY用鼻子很大力的抽了一下,闻到了不一样的气味,牠知道,新成员来了。

猫咪性情的转变

睡房原是YY的休息空间,牠习惯每到关灯时间就跳上床与佩聪和先生一起入睡。但这些日常因儿子出生而打断。“我们是新手家长,没有雇陪月和工人帮忙,两人笨手笨脚地照顾新生儿,心情一直很紧张,没有意识到要安抚YY,向牠好好介绍BB。 大概牠会疑惑,久别重逢为何有这么大改变。”插画的其中一页,记录了这些变化:爸爸把YY抓出睡房,关上门。“几次以后,YY不再肆意闯进房间,而是站在门口,往里面偷偷张望,这是牠最大的转变。”

YY不敢主动亲近,但聪明地,用旁敲侧击地增加与两人的互动。“每次准备抓YY隔离,牠都故意跑到最远的角落,那样就能被抱久一点。当我抱起YY时,牠都发出咕噜的鸣叫,享受到不得了。”看着YY的落寞,佩聪深感罪咎但也有心无力,“我心里经常挣扎:YY你等一下,我忙完了就会回来了。”佩聪会在忙碌中偷偷观察YY,担心牠因被冷落而掉队,“每次我回头,YY的视线总是落在我们身上:牠总是安静地看着我们,看我们手忙脚乱地换尿片、哄儿子睡觉、笨手笨脚地喂母乳。我知道,YY以自己的形式关心我们,仍然视我们是家人。”

直至有一天,他俩相遇,关系从此改变。(《等待》)

从陌生到玩伴

坐月完毕,佩聪和丈夫终于稍微适应bb的习性,能够抽出时间与YY交流。“每次我出客厅,YY总偎依在脚边,发出呼噜呼噜的猫鸣。我蹲下来告诉牠:辛苦你了YY,BB还小,很需要我和爸爸,请你再耐心一点,我会介绍BB给你认识。”等儿子稍大一点,佩聪就制造机会让BB和YY见面:“先生会把儿子抱出客厅,坐在YY隔壁,让他们以安全的距离互相观察。”儿子和猫猫一开头有明显的距离,随着儿子长大,他们的距离越来越紧密,由互相好奇,成为互相的玩伴。

儿子天正和猫咪YY。(由受访者提供)
《等待》作者高佩聪。(何阿岚摄)

第二胎出生 不再避忌

上年幼女出生,两人不再如第一胎那样做隔离,“从医院回家后,我第一时间把女儿送怀中抱出,介绍给YY,就像向皇上呈上宝物。经历了大儿子的经验,长辈们也更放心。面对第二胎,无论是照顾婴儿,还是猫咪和女儿的相处,一切的很顺利。”从此再没有无菌房间和隔离政策,睡觉时,YY跳上床尾,把身体盘起来,两大两小一猫,5只生物睡得安安稳稳。

《等待》获得第一届香港图画书创作奖首奖,由香港绘本文化发行。

书名:《等待》

作者:高佩聪

出版社:香港绘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