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多图】港大生编画鸟类图鉴 生态学竟然系真.揾食科
为何长颈鹿的颈这么长?原来大象的孤儿有创伤后遗症。修读生态学考察这些彷似遥远的生态知识外,还要读甚么?两位毕业生Charlotte和Henry因为爱自然,所以选修生态学,除了攀山涉水去境内外考察,更将知识融入生活之中,绘画自家的卡通物种图鉴,说说与微小个体于本土社区共存的故事。摄影:林若勤
点解读生态?系爱呀!
对大自然没有爱,大概很难投入生态学的学习。Charlotte小时候住在乡郊地区,爬树、看小鸟都是生活日常的内容,从未与大自然割裂,入大学顺理成章选了香港大学的生态学作主修,观察生物从此除了带着爱和好奇,还多了一份专业。Henry则是个从小热爱大自然的城市男生,生活环境没有被大自然包围,唯有多看纪录片“补给”,中学毕业后,他立志要选读“生态学”,延续知识的追求。
Charlotte上庄时遇见了相同主修的Henry,两人说话投机,理想也接近,在大自然的撮合下走在一起。两人毕业后在不同环保团体工作,工作内外都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Charlotte说“毕业后,我在环境团体工作,负责对外处理公共事务,要紧贴时事和政府的发展政策,作出适当的回应。” Henry则主要负责公共教育,在中小学举办工作坊、讲座、导赏团,让下一代从小开始认识大自然的微小个体,学会与牠们在城市共同生活。
知识就是力量 保护生态不能单靠感觉
为何要学生态学?Charlotte自豪地说,“香港虽然面积很小,但有很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只是海洋生物都有超过6000种。以一个国际大都会来说,非常难得。而且,香港的城郊比例比很多大城市好,城市高度发展经济的同时,仍然保留了大片的自然生境。当野外一旦被发展,就很难复原”。两人希望大众从认识这些小生物开始,意识到保育的重要性。
生态学并不是离地的学科。保育逐渐成为了全球趋势,不少国家在发展和管理的层面上都要加入生态元素,尽量保持生态的完整,生态学的知识可以渗入很多不同范畴。“香港是非常发展主导的城市,因此更本地需要一群受过生态学训练,很熟悉本地环境的学生。”这年头很多人说要保护香港,如何保护,不但要有感情的投入,还需要扎实的学术背景、理论,提出有力的论据去支撑自己的理念,才能说服别人,自己捍卫的是什么。
生态要学乜? 攀山涉水去考察
概括来说,就是生物和生活环境关系的科学科目,处理人对生物的好奇心:例如为什么长颈鹿的颈子会这么长呢?为什么黑脸琵鹭的喙构造会跟其他雀鸟有所不同?Charlotte解释,“比方说,观察一只雀鸟,从生物学角度,会研究牠的结构,而生态学则是就会观察牠们的猎物(食物)及其捕食者,亦会研究牠们的分布和繁殖模式:为什么牠会在这里出没?因为存在觅食的机会,还是其他吸引的因素。我们就是学习当中的关联。”
学习的理论范围覆盖全球,课程自由配搭,集中生物多样性保育、保育议题与气候的关联、主要支撑生物多样性的理论及介绍立法保育以及保育经济。而作为香港的学生,熟悉本地的生态当然很重要。两人难忘新生学年必修的5天本地野外考察。“港大的传统是考试前有‘Reading Week’,考察团会在这段日子举行,我们以北潭涌为基地,驻扎在那里,每天攀山涉水,到河流、溪涧、山坡、森林、天然沙滩里考察,晚上回营后要分享,讨论当日的所见所闻。”
水上来山里去 南非惊见大象孤儿有PTSD
修读时,他们亦有不少机会参加海外野外考察,在南非草原看见非一般的大象亦非常深刻,“当地的大象由于过度猎杀,遗下的孤儿患有创伤后遗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行为和性格都与平常的不一样,牠们会自相残杀、和其他物种发生性行为,带有攻击性。”
他们还到访印度的环境保护区和菲律宾观察海洋生境,“在印度考察时我们全程都坐在吉普车里,因为保护区的环境尽量保持原始开放,当中又有不少猎食性动物,例如老虎等。我们沿着指定路线考察,把看到的物种、牠们的特征、当时的行为记录下来。而在菲律宾时每天凌晨5点多起床,天刚亮就出海观察,中午1、2点才上岸食午餐。”
学科冷门人数少 市场需求大
生态学每一届只有十来个学生,毕业后8、9成都是从事与环境相关的工作。学科的名字听起来冷门,但社会对生态学毕业生需求比想像中高,“出路大概有几种类型:继续追求科研的同学,大多会在不同大学做研究助理或进修硕士。商业类的有担任企业的环境顾问;环境保护团体的工作也分很多类:包括公共教育、保育上的研究考察、自然生境的生态状况监察,以及如何改善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等等。”行业有前景,不少同学刚毕业就被聘请担任助理主任的工作。
绘本土物种卡通图鉴 以画说故事
在Henry的考察笔记中,几乎每一页都有精美的插图,辅助解释,绘画一直是他的兴趣和笔记方式。Henry学生时期担任香港大学学会会理学会环境生命科学学会宣传秘书,包揽了大部分的设计工作,还为观鸟会设计一系列本地雀鸟图画。“在这些图画的世界观中,相信自然万物都有各自的守护精灵。”既然喜欢画画和生态,不如“沟埋做濑尿牛丸”。
他与Charlotte在面书上创立了专页RedstART,一人画图,另一人搜集资料,不定时介绍本地原生物种,“RedstART这个名字的灵感来自于北红尾鸲 Daurian Redstart (学名:Phoenicurus auroreus),是一种香港常见的冬候鸟,我们很喜欢牠的外型,希望以牠做开始,分享大自然的有趣发现。”
新年时,他们推出了鸡类图鉴,卡通化后大眼睛和长嘴巴的特征更加明显,“香港有超过500种雀鸟,很多品种的名字都有鸡字,但其实只有鹧鸪、鹌鹑这两种雀鸟和原鸡同一科,是鸡的近亲。”Henry把这些和鸡有关的雀鸟都齐集在一张福字图中,借此介绍香港雀鸟的有趣命名。
两人强调这不是一个教学,而是趣味分享,“高清的图片,像真的绘图在坊间比比皆是,我们不是站在高地上要教大家什么,而是希望好像说故事那样,分享有趣的小知识和见闻。”
社区观鸟小贴士 社区与生态互动
观鸟除了留意外型特征,还可以观察牠们的行为,进食什么东西、求偶的姿态是怎样的,牢记雀鸟叫声能帮助分辨品种。宏观地思考,还能分析附近的环境吸引该品种的原因。一只小小的雀鸟,也能成为大自然这本百科全书的小篇章。两人提醒观察时应尽量不骚扰,减少人为的滋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