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胶回收 】宝藏定垃圾?为胶寻出路免被埋葬堆填区

撰文: 吴志茵
出版:更新:

回收中心内,尽是一片白色的发泡胶海。地上放着一袋袋不同类型的发泡胶制品,一个个发泡胶箱被堆叠至差不多到天花板高,不过对比每日本港产生过百吨的发泡胶弃置量,这只是冰山一角。李家铭(Andy)是“迷失的宝藏:发泡胶回收行动”的项目经理。去年6月,他发起回收发泡胶计划,并获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拨款资助,为这些被忽略的资源开拓回收渠道,除了弥补现时业界回收所限及不足,更重要是向市民及商户宣扬一个讯息:原来发泡胶一样可以回收再造。摄影:黄宝莹

Andy曾在慈济(香港)基金会的回收物料转运中心工作,主要回收塑胶、废纸、铝罐、玻璃瓶等。虽然不时会收到发泡胶,但因量不足及成效问题,最终沦为垃圾,长年埋在堆田区下。计划初期,Andy与团队走入街市回收发泡胶,一切从零开始。“街市档会重用发泡胶菜箱和鱼箱,但生果网、生果底盘、发泡胶饭盒却一直没有人做回收,希望藉基金资助开拓新渠道。”

位于荃湾的回收中心内堆满了发泡胶,形形式式,同样等待处理成再生物料。

发泡胶具保温、隔热、隔音、防水等多项功能,加上成本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即弃用品及产品包装。物流、电器及急冻食物公司常采用发泡胶作包装物料,但当包装被拆去,亦代表完成了使命,大量发泡胶会被视为废物,最终逃不过被弃置的下场。

“初时大部分公司都不知道发泡胶可以回收,所以它们的命运就只有被运到堆田区,但现在这些公司会主动送来,经加工处理后可还原成塑胶再生料,减少浪费地球资源。”

除了生果网,已清洗的发泡胶饭盒同样可以回收再造。
海洋垃圾因漂流时间长,回收后必需细心处理,铲走污迹,处理过程十分繁复。
菜箱上的胶纸需要逐一撕去,否则会影响制成品品质。

回收有价有市 仍难敌运输成本

现时计划主要回收PS6号及LDPE4号两类发泡胶物料。前者是易碎成粒状,如即弃饭盒、保鲜箱、发泡胶板、防护包装等,而后者则是常用于生果网、珍珠棉及填充粒等不易碎物料。发泡胶经机器打碎,热溶压缩成长条状,制成每块10公斤的胶砖,然后出口到内地,加工成为胶珠,最后再造成衣架、相架、墙脚线等产品。

位于荃湾的回收中心,里面堆满大大小小的发泡胶等待加工。在放入机器成为再生料前,发泡胶需要进行分类及清洁,这亦是最令人头痛的工序。若有其他杂质混入物料,不但会影响品质,亦可能无法还原成再生物料,前功尽废。因此,回收得来的发泡胶必须细心处理,逐一撕去保鲜箱上的胶纸,再铲走污迹,而生果底盘表面上的透明薄膜亦要除去。虽然只是手板眼见功夫,但相当花时间,而职员人手有限,因此需要依靠义工协助才能完成。

处理及分类发泡胶相当花时间,而职员人手有限,因此需要依靠义工协助才能完成。
发泡胶经机器打碎,热溶压缩成长条状,制成每块10公斤的胶砖,然后出口到内地加工。
发泡胶料按洁净度分等级,当中以纯白、无污染的发泡胶料属最高等级(A Grade)。

发泡胶料按洁净度分等级,纯白、无污染的发泡胶料属最高等级(A Grade),有污迹及杂质的属次一等(B Grade),杂色及黑色则属最低级(C Grade)。虽然最高等级的回收价可达每吨500美元,有市有价,但发泡胶轻,体积三尖八角,占用地方多,大大提高运输成本。Andy说,即使装满一辆5.5吨货车,最多亦只有70多公斤,加上人手、租金等种种难处,令本港发泡胶回收难以经营。

Andy认为计划已慢慢开通了其中一条道路,但当中面对的种种困难,仍要搜集更多数据寻求解决方法。

现时中心每月平均回收量已超过1,800公斤,但相对每日过百吨的发泡胶弃置量,数量始终是微乎其微。“如果把它当做钱,可以有技术把它变成资源;但如果一直视之为废物,它们最终都只会被送到堆填区。”就如计划名称:“迷失的宝藏(Missing link)”,Andy认为每一件回收物品都是一个宝藏,目前欠缺的只是渠道。“本来是一条直路,但现在变得迂回曲折,问题是我们应如何挽救,给它一条出路。”经过9个多月,Andy认为计划已慢慢开通了其中一条道路,但当中面对的种种困难,仍要搜集更多数据寻求解决方法。“难以一步登天,希望未来5年时间可以打造市场,有望靠业界一起实现。”

“迷失的宝藏:发泡胶回收行动”

面对每日庞大的发泡胶弃置量,即使密密回收都只是微乎其微,仿似愚公移山,徙劳无功。“甘愿做,欢喜受”这句静思语正好作为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