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档“拍住上”演活伤健共融木偶剧:以身作则为剧场招募生力军

撰文: 莫家文
出版:更新:

美国经典儿童节目《芝麻街》深入民心,香港同样有木偶剧《街坊小子》在学校、社区中心等场合在地公演27年,多年来致力推动社会伤健共融。活灵活现的木偶背后,有赖木偶师的一对巧手及变化多端的话语,让观众看得投入,其中一对中年夫妻“拍住上”担任义务木偶师长达十多年,忚们不但在表演时举起数磅重的木偶连道具长达半小时不动摇,更试过为迁就入校表演而特地向上司请假无酬演出。相比其他卖旗或慈善活动义工,木偶师公演当日不能缺席“No show”,即使面对任何问题亦要迎难而上,夫妇直指参与过程中获益良多,希望能为疫下人手吃紧的剧场招来生力军“当你有兴趣就唔系困难。”

木偶剧场共22个角色 木偶师需牢记家庭背景性格

“细佬,呢位朋友问点解我哋系孖生兄弟,我唔需要坐轮椅你又要既?” 台上一对样貌身高相若的木偶,一个坐着轮椅戴着头盔,一个正常站立,由穿上全黑服装的木偶师以支架拉弄,隐没身后以童声童气的语调发声。“因为妈咪话我出世嘅时候……因为呢……出世时候缺乏一啲氧气, 令到个大脑呢…缺乏一啲氧气,令到我出世时有大脑麻痺症要坐轮椅。”未几一对木偶在音乐声下载歌戴舞,有时表演场地位处学校礼堂,有时是社区中心,甚至是礼宾府露天草坪。60岁的刘翠莲(Sandy)演毕后除下黑色头套时大汗淋漓“成日都会咁,有啲学校室内无冷气。”身旁同样担任义务木偶师的62岁丈夫“飞叔叔”曾桂生附和:“有阳光仲惨,因为呢啲黑衫好吸热。”

剧场上共有22个木偶,每个均有人物设定性格,木偶师往往要了如指掌,例如患ADHD(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的安雅、大脑麻痺症和肌肉发展障碍的韦马克及其健全的孖生哥哥韦米高、越南移民吴逸南,唱歌经常走音的小碧、弱视的宏达、听障的敏仪,以及父亲当差、自己却因犯事被判感化令的志历等,所有木偶齐集起来仿如一个社会的缩影。木偶师表演主题剧目时既要避免“发台瘟”忘记各人角色台词对白,又要在整个表演中持续举起数磅重的木偶连道具达半小时,确保木偶维持在特定肢体形态,但有时反被幼儿园或初小学生创意发问击倒“有小朋友问点解个公仔无牙,点解得4只手指,最初唔系好识应付,要返屋企谂下点样答佢,后来识得下次回答其实我哋每人样貌,高矮肥瘦都唔一样,好似我(主演的木偶)有特殊学习困难,趁机会话畀佢听原来呢个世界有啲人同我哋唔一样,系需要人哋帮忙 ,从而鼓励佢哋互相帮助。”Sandy道。

患病学生看木偶剧后勇敢面对病情

原是家庭主妇的Sandy称被《街坊小子》木偶剧场理念吸引,早年加入剧场受训担任义务木偶师,一做便是17年,其间丈夫亦受她感染,大约11年前加入成为义工,夫妻档经常“拍住上”进入幼稚园或小学表演,其他成员亦包括工会人士、护士、教师、报馆插画师等不同行业,有时为了迁就学校上课时间,在职义工还要特地向上司请假参演,原有正职的丈夫亦不例外,目前只是为了让学生从小明白什么是伤健共融,体谅及接纳社会上不同人士。

随着两夫妇踏入退休之龄,女儿亦已长大成人,令两人有更多时间投入义务工作,相比其他长者喜欢行山四处游玩,两夫妇更爱演活木偶剧。“印象最深刻系有学生承认自己同剧中主角有相同情况,譬如讲特殊学习困难会写‘镜面字’,有啲同学举手话我都系呀,我好多时写错字呀,之后问咗情况点样帮到佢,佢会好主动学习,对我哋来讲系一个鼓舞。” 两夫妇未有为由前线退下来定下期限,他们反而希望透过自身体验,鼓励更多义工加盟。“你去现场做嘅时候,睇到好多学生反应,令到自己有进步,所以希望可以持续落去做耐啲,等多啲人知道机构义务活动系好有意义,鼓励学生将和平共融气氛推动得更好 。”

剧场疫下人手严重不足

《街坊小子》木偶剧场项目经理郭嘉彤表示,疫情前每年有多达270场中英文剧目演出,为中小学及幼稚园等150间学校免费公演,活跃剧团活动的义务木偶师大约有18个,但疫情后部分人因未能通过疫苗通行证或其他个人问题未能延续,令义工人数减半至8至9人,随着学校陆续复课,今年下半年演出预计将会回复正常,故剧场需要重新招募人手,今次是继2016年后再度公开招募义务木偶师,年龄不限,但相比其他卖旗或慈善活动义工,木偶师表演当日不能无故缺席,故需要有责任心的社会人士参与,期望剧场能延续95年以来的传统,继续入校演出,若事成计划扩充人手后开发更多剧目。有兴趣者可进入街坊小子木偶剧场官网浏览或填表加入义工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