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教育节展览开幕 远至冰岛投稿 城大女生倡为黑人发声

撰文: 莫家文
出版:更新:

疫情限制人的活动步伐, 却限制不了人心。香港视觉艺术教育节今月初举行,当中在香港大会堂展览厅展出近700件中小学生作品,既有远至冰岛中学生寄来的手绘邮封,亦有本地初中生及少数族裔学生分别以“疫情医护”及“黑人的命也是命”等公众关注的议题创作出发人深省的作品,主办单位期望让公众亲身入场,感受小朋友透过艺术呈现的世界观。

主办单位从本土及外国征集逾千张中小学生手绘明信片再经寄来的邮封,从中精选六百张公开展出。(莫家文摄)

中环大会堂展览厅设六大展区 公众免费入场

第十届香港视觉艺术教育节于今月初举行,当中重点活动包括今日起(6日)至下周日(12日),在香港大会堂低座一楼展览厅展出近700多件来自本地及国际学生的视觉艺术作品,设有六大展区,当中作品数量最多、透过向本地及外国学生征集而来的“国际及本地学生邮寄艺术作品展”,主办单位称由于疫情限制巿民无法外游,于是想到国外学生可把作品绘画在明信片上,再透过邮寄方式寄至香港,结果甫推出后大受欢迎,收到来自不同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冰岛、马来西亚、台湾、新加坡、泰国以及本土中小学生合共逾千张作品,再从中抽取600张公开展出,让公众体验不同国家的小孩如何幻想出一个色彩斑烂的艺术世界。

除此之外,教育节同时举办“葛量洪视觉艺术奖2010/2021作品展”,评审出初中组及高中组的本地学生得奖作品在展览厅内雅俗共赏。其中来自斯里兰卡、在香港土生土长的19岁女学生奥嘉慧创作“black lives matter ”(黑人的命也是命)的得奖混合画作,画中一名女子双眼仿如被遮盖,人物周边被一堆细微文字包围,奥嘉慧称主要启蒙于非洲国家赤道几内亚同级女同学,她热心响应“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于是以此为题材,以仿如蒙眼女子的象征,呼吁公众关注种族歧视,为非裔发声。

少数族裔学生在港土生土长 创作源于身边人及公众议题

在香港出生的她,虽然亦有面对种族歧视的情况,但庆幸本港有关情况并不算严重,不像黑人在美国被随意枪杀,她更多相信是与本土同学的语言隔阂,令双方不敢深入接触,以她为例,目前在城巿大学就读建筑系副学士一年级,成为班中唯一一个非华裔学生,有同学怕要用英文沟通而尽量避免与她同组,亦有同学想改善英语水平,主动与她联络,她亦乐意学习中文,促成相互沟通的桥梁。她同时为当地重男轻女的说法平反,强调女生在父母眼中可能会遇上更多危险,故她的兄弟可以比她更为晚归,但不认同是男性地位较女性优越,而是父母对女儿更保护及敏感而已。

初中学生秦之昊凭作品《烈士2020》及《塑胶末日》获选为优秀作品。(莫家文摄)

特设创意动画展区 将纸绘人物动漫化

另一名得奖初中学生秦之昊,以画作《烈士2020》及《塑胶末日》获奖,相关作品将于香港大会堂公开展出。他称灵感来自在电视看到无论国外或内地医院,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挤满病房及走廊,但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仍然无悔无怨当值拯救病人性命,令他大受感动,于是想到以白袍医服为画作主体,头部眼罩头套再混合中世纪战士头盔盔甲合一,表扬医护人员像战士般勇敢,至于《塑胶末日》是表示人类进食大量微塑胶后的惨况,画中人物已不成人形,体内还有一个红色胶樽,警醒世人要反思塑胶祸害,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另一个本年新增展区“数码互动学习区:创意动画廊”,是教育节首度加入虚拟科技元素,将小朋友在展区内用画纸让庆完成的作品,经扫描后这个图案,一个由A4纸本上的硬弸弸物件,不论是太空人、飞碟、外星人等,只要轻触屏幕,便会变成一个“识行识走识郁”的动漫卡通,活灵活现,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

教育节在中环大会堂举行期间,另设座谈会、亲子工作坊及公众导赏团,活动完结后再于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展出更多作品,所有展览免费入场观看,有兴趣者可浏览艺术教育节官网https://www.hksea.org.hk/hkvaef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