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自救|多区设物资雪柜小店齐撑 盼妥善分配资源予有需要人士

撰文: 曾凤婷
出版:更新:

政府于本月中公布的《2020香港贫穷情况报告》揭去年贫穷人口高达165万人,即4个港人便有一个是穷人,数字更达12年来的新高。在疫情冲击之下,不少市民被逼加入失业大军,由以往有稳定的收入变成只能依靠积蓄度日。有资深义工观察到,现时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往往只集中帮助社会主流上的弱势社群,突然跌入贫穷线、需要援助的一群却被忽略,部分更碍于年龄及自身背景下,羞于向他人求助。有义工联同志同道合人士逐步在各区摆放“物资雪柜”,供有需要的人在区内不同地点取得所需物资,缓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满柜膳粮源于共享雪柜概念,把一个不插电的雪柜放置在各区的学校、商舖及商场内。所有物资均由有心市民及机构捐出,雪柜内的物资亦会因地制宜,放满不同的物资及干粮,如罐头、面包、饼干、食米、宠物食品、围巾及文具等,让有需要的人随时自取。满柜膳粮更会把旧雪柜柜身画上具当区社群特色的图案,希望吸引途人注目外,亦想让大众更了解满柜膳粮的理念,日后进一步将其扩充套件至全港18区。

现存援助难以触及潜在有需要的人

以西九龙中心为起点的满柜膳粮现已将雪柜放置近20个不同地方。满柜膳粮的运作主要由十名义工各司其职。义工来自不同的背景,包括资深义工、社企负责人、前记者及视觉艺术毕业生等,有逾20年义工经验的黄筠婷便是其中一员,她同时是北河同行的恒常义工。正因为拥有丰富的义工经验,令黄筠婷观察到社会问题,“以往跟明哥去派饭,通常都系畀长者、露宿者同综援人士,但呢一班人系咪真系咁有需要呢?”她解释,他们均被社会认为是有需要的人,较容易取得不同的援助,惟一些较为紧急性的帮助却欠奉,“其实一包面、一包饼已经帮到佢哋好多,可以解决一餐”。

难忘年轻人到街市买“𩠌头𩠌尾”

引起黄筠婷的反思源于一次派饭经历,“有时我去啲露宿者聚居嘅地方派饭,未派到,已经见啲露宿者食紧个烧味饭,个位附近仲有两三个饭盒。呢啲我唔会派畀佢哋,因为佢哋已经有饭食。反而派完路过附近街市,见到啲后生嘅,宁愿喺街市收档执啲𩠌头𩠌尾,都唔会去拎呢啲派饭资源”。黄筠婷形容觉得很可悲,“你可能难以想像,但呢啲真系发生紧”。

突然失业人士碍于年龄及身份问题 难开口求助

黄筠婷慨叹,近年在疫情影响下,经济下行令不少市民突然失业,而现有的援助触及不到正正是这些人。她表示,不少失业人士因年龄或身份问题,一般不会主动寻求援助,“其实着得身光颈靓,唔等于无需要,我希望啱嘅物资可以畀到啱嘅人”。她续指,“要佢哋去拎饭,佢哋会觉得尴尬,又会觉得要留畀比自己更有需要嘅人,自己后生有气有力唔应该占用资源”。正因如此,满柜膳粮便应运而生,在多区设立物资雪柜,希望能率先触及这群人,让他们免去尴尬而取得物资。虽然他们成为受助者,但于日后离开困境成功自立后,亦能成为捐赠者。黄筠婷提到,曾有人想把雪柜物资一次全数取走,惟附近路人见状便随即制止,“我都唔怕真系有人会咁做。因为如果有十个帮到一个都值!”

满柜膳粮正式推行后,获得各方人士支持。位于深水埗等融便是其中一个愿意放置雪柜的机构,等融负责人阿伟指,他从朋友口中而认识满柜膳粮,被它的运作理念吸引,由于等融本来便是以接收捐赠物品及寄买各种弱势社群自制的物品为主的非牟利机构,阿伟认为雪柜意念和机构的运作方向相近。等融位于巴士站附近,摆放在外的雪柜不时引起街坊停留检视。短短放置了一个月,阿伟观察到不同人士都会由雪柜中拿取物资,“无家者、小朋友、唔同年龄嘅街坊都有。有家长会叫小朋友唔好拎,留返畀其他有需要嘅人,但我觉得只要系开心,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拎”。

位于沙田的发型屋Fusion sense融合意识也是放置雪柜的其中一个地点。Fusion sense负责人Vim初时在社交媒体中发现满柜膳粮,觉得很有意义,便主动找上他们表示希望能提供地方。从事10年发型行业的Vim表示,从工作中接触到不同背景的客人,言谈间发现大家都有一颗想帮助别人的心,但不知从何入手,令Vim思考可以怎样透过发型屋作媒介,拉近社群之间的距离,让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我唔想浪费发型师可以接触到客人嘅身份,所以希望可以透过自身力量,令更多人有渠道知道咩系满柜膳粮”。

雪柜上创作 加入社群艺术元素

采访当日,Fusion sense的雪柜正在改头换面,进行任务的是中四学生Kate。她从母亲口中得知满柜膳粮的理念后,希望把自己在南丫岛义务画壁画的经验用上,为社群出一分力。“我觉得满柜膳粮系一种直接、快捷帮到人嘅方法,亦令人觉得社群温暖有爱”。Kate观察到店舖附近不少流浪猫,与店主沟通后,便以猫咪为题创作,花上一周假日及课余时间独力完成画作,盼透过色彩缤纷的画作吸引街坊驻足,了解更多背后的理念。

盼发展民间自行营运模式 提高援助持续性

社企负责人兼满柜膳粮的义工黄伟杰(阿杰)笑言自己是首席打杂,雪柜物资运输及收集等工作,他都有份参与。阿杰以往接触不少弱势社群,意识到社企的帮助十分有限。满柜膳粮是由共享雪柜衍生出来的意念,但不同的是,阿杰不希望是一次性援助,而是能同型别的概念持续发展下去。他认为让社群人士参与至关重要,“问题系要点令啲小店同商场肯畀个位放雪柜,又可以帮到做生意?”他想到为雪柜加入社群艺术元素,把旧雪柜变成打卡点,店主帮助他人同时,亦能透过雪柜吸引人流,达到互助效果。

除了援助被社会忽略的一群人士外,阿杰更希望透过满柜膳粮重建昔日的邻里关系及由社群自发互助的境况。他提到,以往援助形式均由社企或慈善等机构所主导,但这种方法难以持久,“当一期嘅funding(资助资金)用完,就无然后”。故满柜膳粮最终目标是由民间自行营运,“系社群入面,人人都可以系潜在义工。无论系商场嘅清洁姐姐、保安、店舖职员都可以协助管理雪柜物资。就好似旧时,邻居会帮手睇住啲小朋友,亦都会留意有无可疑嘅人进出”,从而大大提升满柜膳粮的持续性,加强社群之间的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