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世界|美国倡融入式学习 主流中学语言选修科有手语拣

撰文: 云嘉晋
出版:更新:

学习手语是踏出共融的第一步,有手语课程总监透露,本港手语老师并未有制度监管,教育局亦未有将手语课程纳入监管范围内,令坊间师资质素参差。另有在美国教手语的人士表示,当地提倡融入式学习,主流中学学生在选科时,亦可选择手语作为语言选修科,故普通市民亦会懂得数个简单手语,令这种语言不再局限于聋人生活圈,值得香港借镜。
摄影:余俊亮、张浩维、云嘉晋

王继锋在香港拥有丰富教授手语经验。(余俊亮摄)

本港手语课程不受教育局监管

香港手语专业培训中心课程总监王继锋(疯Sir)出生时健听,直至7岁被发现右耳弱听,两年后双耳失聪至超过90分贝。虽然有听障问题,但他一直在主流学校就读,期间学习手语,到18岁时开始教手语,27岁时取得法庭注册手语传译员资格至今。王继锋当上手语老师多年,他形容现时政府在投放资源至发放资讯上,对听障人士的情况确实改善了不少,但由于本港没有制度监管手语老师,师资参差,亦会令学员难以知道学习手语的资讯。王继锋指,教育局并未有将手语课程纳入监管范围内,他曾于成立手语培训中心前,向教育局查问有关注册事宜,但获回复指手语学校并非在教育局的管辖范围内,令他感到无奈。

一般健听人士都不会主动学习手语,未必能设身了解聋人的生活。王继锋指,明白部分健听人士目睹聋人使用手语沟通时,觉得他们粗鲁,动作无礼,但他解释聋人习惯用表情动作传情达意,例如叫人时会拍拍对方肩膀,力度有时过大亦不自知,亦因自身听力差,自制噪音也不知道,他指健听人士可善意提醒聋人,他们才能配合或改善。疫情肆虐多时,在人人口罩不离身的时代,王继锋提醒市民,若遇到聋人沟通不便,可以书写方式及简单的书面语,尽量以短句和他们沟通。

美国手语教师:当地人普遍都懂得几个常用手语

另一名手语教师May在香港毕业后,便远赴美国犹他州修读聋人研究(Deaf Studies),课程涵盖聋人文化、聋人历史及聋人手语,May形容大部分教授均属聋人,基本上所有课堂均需以手语作主要教学语言,但校方亦有提供传译员给有需要的同学,“一开头读嘅时候都几辛苦,因为母语唔系英文,所以要先由中文变做英文,再变成手语,三个过程都需要喺脑度做晒,但最后都克服到”。

美国手语教师May正在美国犹他州修读聋人研究(Deaf Studies)。(张浩维摄)

美国提倡融入式学习,May指当地人普遍都懂得几个常用手语,学校不时会趁暑假举办以聋人文化暑期营,盼手语能走出课室,令学生透过户外活动体验聋人实际日常生活。她指目前美国有提供翻译人员的聋人学校共有96间,主流中学学生在选科时,亦可选择手语作为语言选修科。

May形容美国各州份在保障聋人方面系统完善,令残疾人士生活上免受歧视,值得香港借镜。她举例指,美国残疾人法案(ADA)早于1990年7月通过,第一章便是禁止私人雇主、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就业机构和工会在就业申请、雇用、解雇、晋升、职业培训及招用人员的其他条款、条件或特别待遇等各个方面歧视有资格的残疾人;第二章则禁止所有专案、活动和公共实体服务上歧视有资格的残疾人;第三章则禁止把“公众场所”作为“私有经营场所”歧视残疾人,涵盖范围包括银行、餐馆、超市、旅店及购物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