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残奥|框框内打破传统的手语传译员 既是演员更是百科全书

撰文: 赵子晋
出版:更新:

观看体育直播,没有运动员的激情欢呼、没有现场的环境声音、没有专业评述,这大概是聋人们欣赏东京奥运时的感觉?
聋人接收现场资讯,画面里左或右下方的小框框,就是主要渠道。手语传译员充当聋人与世界的桥梁,幸好有他们,东京残运才能真正跨越界限,全民参与。
摄影:郑子峰

苏剑云以手语展示“香港运动员加油”。(郑子峰摄)

穿上一身黑色恤衫,在镜头前正襟危坐,或许是不少人对于那个画面下方框框的印象。对聋人而言,这个小框无比重要,“其实聋人主要看着手语传译,主画面只是辅助”,手语传译员苏剑云(Billymarken)说。

苏剑云担任手语传译员已经十年,曾“演出”过不少节目,例如《香港乱噏》、《识多一点点》、《特首选举辩论》,8月24日开幕的东京残奥,是他的最新挑战。“奥运好难坐定定啦!”正因如此,他不再穿上黑色裇衫坐在镜头前,同时跳出手语感觉沉闷的既定“框框”。

港台直播残奥赛事 港队力争突破上届2金2银2铜战绩

苏剑云是港台电视东京奥运节目的即时手语传译员。(郑子峰摄)

贯彻奥运会“坐唔定”的感觉,苏剑云除了靠双手翻译手语,更要配合身体语言,以及七情上面的表情。框框内的他,形象百变,既可以是羽毛球员,亦可以是射击神枪手、连车神也可以,羽毛球就直接模仿球手扣杀、乒乓球就直接扮削球手,苏剑云翻译的同时,也在“演活”每一个运动员的角色。

的确,没有手语比直接模仿更佳,苏剑云背后只有一个坚持:“最重要系聋人睇得明。”

手语传译大可以跟评述或跟画面办事,例如成为全城热话的乒乓球教练李静金句,“我要多谢自己”、激动版的“企返埋中间啦”等,直接翻译成手语的话,聋人只会觉得是日常用语,没有半点特别。苏剑云不甘如此:“平舖直叙的话其实没有意思,因为聋人根本不明白,所以必须突显句子的重要性,模仿当事人的神绪,聋人才知‘原来呢句有啲嘢’。”

的确,面对一些独特的形容词或表达方式,手语传译必须跟到足,拍档们时常抛出不少难题,“好似86咁掟弯”、“大外档”苏剑云一样轻松招架,他直言就像考公开试一样:“其实与通识十分相似,需要对身边事物也有认识,才可立即传达给聋人真正的意思。”

画面内如果出现乒乓球削球手,苏剑云也要立即变身。(郑子峰摄)

【以手语示范各个运动项目】

框框内的苏剑云,既是演员,也是一本百科全书。手语传译员需要以个人的认知向聋人们表达的背后意思,所以苏剑云需要事先做好功课,无论画面是足球、场地单车、空手道、滑板、甚至射击多向飞靶,都要一一翻译。

所以,手语传译与普通评述员一样,先要“识波”才可“讲波”。聊起足球,苏剑云侃侃而谈,西班牙16号、爱华顿9号,无一考起他,事关他既是球迷也是足球教练。

除此以外,苏剑云亦曾经跑过马拉松,生活中种种的自身经验,加上本身对运动的认识,他谦称尚算胜任这工作,“幸好自己对不同运动有认识,明白各种运动的专有名词,才可准确地翻译成手语”。

苏剑云本身是一名球迷,亦是教练,充当东京奥运手语传译,他绝对胜任有余。(郑子峰摄)

【残奥港队奖牌希望】

+1

除了靠手语、身体语言和自身知识,最重要的还是“心”,懂得易地而处,换个角度思考。这一点,苏剑云绝对明白,他成长于聋人家庭,了解听障人士的世界,他坦言聋人与健全人士的世界,一直存在距离,即使手语传译员多么努力,依然难以解决结构性问题,这个距离甚至延伸至聋人下一代,“聋人接受教育的水平较低,引致生活环境较差,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并将负面情绪带给子女,认为自己能力比一般人差,并自我标签为‘聋人子女’”,但苏剑云始终锲而不舍,努力担当听障人士的桥梁,“熟悉聋人世界对我的工作必定有帮助,毕竟他们未能透过耳朵接收资讯,我就可以拉近听障人士与世界的距离”。

余翠怡效法李慧诗关社交媒体备战 盼体育热潮延至残奥

羽毛球世界第二陈浩源恶斗劲敌 “有如林丹李宗伟”

苏剑云说,不论手语或身体语言,最重要是聋人看得明白。(受访者提供)

港台31及32由8月24日开始,每日直播不少于70小时东京残奥赛事,直击港队健儿力争奥运奖牌。
港台31于8月25日起,每晚9时30分推出1小时直播节目《东京残奥时刻》,附以英语广播及手语传译;8月26日下午2时05分播出之《东京残奥时刻》则为乌都语配音版,以便少数族裔收看。

阿富汗跆拳道女将滞留喀布尔 离创造历史只差一程飞机

开幕前夕日本连续3日确诊创新高 NHK借欧国杯反映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