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兴酒楼结业道别会 首度光顾客人:以前觉江湖味重 不敢入来

撰文: 林可欣
出版:更新:

深水埗地标、80年历史的信兴酒楼,在本月29日结业前夕,与文化组织“活现香港”举行三场街坊道别会。第一场在这天周日下午,请来掌故专家郑宝鸿道来酒楼历史文化,第四代太子罗梓洋(Dalton)亦分享这老酒楼的独特文化。不少茶客笑说以前觉得这酒楼龙蛇混杂,不敢进内;婉惜说这天是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叹茶了。

信兴酒楼结业前夕,一班客人纷纷来饮茶、拍照留念。(张浩维摄)
不少客人也说,从前经过酒楼门口,总觉得入面神秘,笑说多年来未能鼓起勇气推门进来。(张浩维摄)

在酒楼偏厅坐满男女老少的茶客,街坊、熟客、热爱香港文化的人聚首这场“庆祝会”,叹着普洱茶、烧腩卷和猪肚烧卖,与信兴酒楼话别。罗氏几代老板依旧亲力亲为招呼客人,执台、端上点心、加水等等,忙个不停。

几代茶客聚首酒楼

第四代太子罗梓洋(Dalton)笑说,“酒楼玻璃门在夏天在罩上一道霞气,令路过的人感到入面神秘,一打开门又‘烟气扑鼻’,客人都是中老男子,讲晒粗口,生客点够胆坐入嚟?”说毕,全场大笑,在座似乎都有类似经历,很有共鸣。

麦先生喜欢逛旧区,但来信兴饮茶,这天还是第一次,想不到也是最后一次了。(张浩维摄)

第一次来饮茶的麦先生很认同,说以前一直既好奇,又不敢进来,“喺门口装吓装吓,见到好多上年纪的人、江湖味重,今次终于能进来看看。”眼前酒楼上世纪的装潢,40多岁的麦先生说感觉如置身冰室,“不算好旧,但都买少见少了,例如这些点心,都有特色,现在一般酒楼都不会见到。”

何婆婆这天与孙女来,她说是女儿为她们购票入场,两婆孙一同缅怀旧时。(张浩维摄)

70多岁的何婆婆撑着拐杖,带6岁孙女来怀缅从前的酒楼时光。她家住何文田,以前也会流连深水埗附近多区。“几廿年,我唔记得有冇来过,但我老窦都系咁样带我去茶楼饮茶。”她感可惜,指现时香港多区老化、需要重建,淘汰旧物无可避免。小孙女在曲艺表演时,目不转晴地投入当中旋律,离开时雀跃说:“今天好玩!我钟意饮茶,有粤曲听!”

信兴酒楼于1971年还是以茶室模式经营。(受访者提供)
1980年代酒楼已竖设霓虹招牌;太子婉惜说,酒楼门口的街道如今现是排档,路人都看不到门口全貌(受访者提供)

“可能是全港唯一酒楼有人会食烟”

信兴酒楼1970年代仍是“信兴茶室”,至1980年初才转为酒楼经营模式。郑宝鸿说,50年代的茶楼,以供应早、午饭为主,清晨五时开店,下午二时就打烊,与酒楼生意和客源不同。“酒楼做到夜晚11点,设宴会、筵席,好高尚的地方,又有歌坛,歌女来表演娱宾;后来又捞埋早午晚市,茶楼也跟着转型。”

Dalton也说起酒楼故事,“有啲系我追问阿爷同阿爸先知!”他从外国回港后,这几个月于酒楼观察留意,“喺偏厅饮茶别有一番风味,因熟客都在那里边饮茶,边吸烟。”他强调酒楼如其他户内场所严禁吸烟,“我一开口呼吁佢唔好食(烟),对方回应:‘我喺你阿爷个年代已经喺度,𠮶时你都唔知喺边呀!’”Dalton哭笑不得说。茶客习惯难以改变,老板也无可奈何接受。“我哋可能系全港唯一酒楼有人会食烟,结业了,他们这些生活习惯就去别处了。”

“庆祝会”最后在一曲〈欢乐今宵,再会〉的歌声完结。主办单位表示,由于反应太热烈,将于本月22日及28日,再于酒楼办另外两场庆祝会,同样有学者和专家到场话当年。“活现香港”将于网上公布活动详情。酒楼并会于30日开放予公众参观。

郑宝鸿站起来向参加者讲解深水埗和酒楼历史,他在这区工作多年,难忘在深水埗码头欣赏的香港夜景。(张浩维摄)
这天“庆祝会”,深水埗的曲艺社歌手像上世纪的茶楼歌座,也来演唱怀旧曲。(张浩维摄)
信兴酒楼位处熙来攘往的深水埗市中心。(张浩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