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人生|苏屋邨楼长搬屋历巨变 为街坊揾着数 续旧日邻里情
近年各区都有不少新屋邨落成,居住环境相比过往大有改善,但邻舍之间的关系却愈来愈见冷漠。在长沙湾苏屋邨,有机构自入伙前已实行了“楼长计划”,组织一班新旧街坊担任“楼长”,希望延续昔日的邻里情,也发挥街坊的互助精神。楼长之中,有人充当“天文台”搜集各种资讯,有人当上互委会主席,帮助街坊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令自己的人生更加完满充实。
苏屋邨是香港早期的“廉租屋”之一,旧邨在1960年代建成、在2006年开始分期清拆,到2016年新邨第一期建成并开始陆续入伙。今年67岁的萧润萍(阿萍),五年前亦以独居人士的身份搬入新邨,她担当楼长已有一段时间,平日负责为街坊“揾着数”,亦是邨内的“天文台”,对邨内街坊的动向和需要十分了解。别看阿萍现时如此活跃积极,过去她可是经历了一段难挨时期。
数年间经历丧母离婚及女儿出嫁
“喺屯门住咗30几年,本来以为一家三口可以调迁出市区,点知喺两年几三年之间,成个人生有好大改变。”阿萍指,原本希望调迁到九龙区后可方便照顾住在乐富的母亲,但到搬屋之际,妈妈却已年迈猝然离世;搬入苏屋邨的一年内,阿萍再经历了与丈夫离婚、女儿结婚出嫁,同时处理两边事宜令她心情十分矛盾,她亦由家庭主妇顿变独居长者,坦言徬徨之余,“都有啲悲哀嘅感觉。”
“有老公畀家用时食好住好,离婚之后,𠮶几年积蓄又用晒,都觉得自己好坎坷。”
阿萍忆述,初搬入邨时屋邨第二期仍在兴建,家的四周全是地盘,“又嘈又大尘”之余也有蚊患,居住环境令人烦躁不安。“𠮶时屋邨得一个出入口,拎完锁匙,上到去就见到‘街站’。”她口中的街站,是由一班救世军社工摆设的屋邨聚脚点,“见到个横额写住帮人申请长者电费煤气费减免计划就行咗埋去,其实𠮶时系好想人帮,又唔知点启齿。”由街站开始,阿萍与社工们慢慢建立信任,又在他们的协助下处理入伙、装修事宜;她亦会每日定时去到街站,与一班街坊聚在一起玩桌上游戏“魔力桥”,由互不相识逐渐变得熟络。
“好似我呢啲死要面嘅,印象中觉得80几90岁先要人帮,但原来真系要人帮嘅,其实系唔分年纪。”
曾替隐蔽长者申请洗衣机
“住咗几十年喺屯门都唔知咩系街站,都冇接触过社工,好似我呢啲死要面嘅,印象中觉得80几90岁先要人帮,但原来真系要人帮嘅,其实系唔分年纪。”阿萍指,她由受惠者开始,到后来与多位街坊一同修读义工课程,她起初也不认自己是“楼长”,觉得“一楼之长”的责任似乎过于重大,惟其后发现,日常与不同邨友攀谈,不知不觉间已帮助了很多人。例如试过替隐蔽长者申请洗衣机、招揽他们到街站打开心扉,也试过有管理员发现其中一位独居街坊离世、告知阿萍后由她报告给社工知道。
“有时夜晚瞓唔着就碌下有咩优惠着数,做咗会员有现金劵、有免费鸡翼油菜送呀都会send出群组。”
欢乐指数由负数变8分
疫情之下,社工很多工作以至是屋邨街站都需暂停,楼长的角色变得更加重要。多年下来,阿萍与一班街坊逐渐形成了社区网络,当中各人都有不同专长和角色,如专门替街坊做家居维修等等,而阿萍则最为了解邨友需要和近况,不时为他们搜罗区内“着数”优惠,去年全城“扑口罩”,一班街坊亦因阿萍的资讯顺利过渡。“有时夜晚瞓唔着就碌下有咩优惠着数,做咗会员有现金劵、有免费鸡翼油菜送呀都会send出群组。”因为曾经“怕失礼”不敢开口,令阿萍现在更愿帮人,她坦言,最初住入苏屋邨,欢乐指数只得零分甚至负数,现时则有八分,“留返两分等疫情过咗,有返街站再加返。”她笑说道。
加强新旧苏屋人的共鸣感
由救世军推行、社区投资共享基金资助的“苏屋新邨新情寻-深水埗新屋邨社会资本发展计划,旨在将新旧苏屋邨居民作连系,着力加强“旧苏屋人”及“新苏屋人”对苏屋邨的共鸣感及互相之间的邻里感情;继而成立“互助家庭网络”,支援新迁入的独居及两老家庭长者,促进参加者的角色转化,加强持续发展能力,“楼长层长”制是其中一个项目。计划主任彭梓健指,一开始打正旗号要招募楼长时,街坊反应都很冷淡,担心“要代表栋楼做好多嘢”,到后来了解到“楼长”即是核心义工,他们才慢慢认同这个身份。
疫情间楼长角色更加重要
“新屋邨开邨,大家三唔识七,好多老人家街坊系丧偶欠支援,或者系挨㓥房好耐先上到公屋嘅家庭,用晒仅余积蓄处理居住问题,𠮶段时间大家会好无助。”彭梓健表示,甚至有由港岛搬入苏屋邨的居民,因对长沙湾一带的社区不了解而不敢走出家门,而邨内约60个楼长可以发挥支援和关怀作用,在疫情肆虐期间楼长更加重要,“大家买完口罩会派畀大家,又可能好简单,有位街坊好钟意send长辈图,啲长者街坊原来真系好受落,话疫情下终于有啲温暖,就算冇得喺街站见面,原来都有人关心佢哋。”他又指,期望街坊最后能组成互助社,即使日后计划完结,仍能凝聚和维持社区网络。
社区投资共享基金早于2003年以楼长模式开展不同社会资本发展计划,成立至今已资助了109个楼长计划、培训超过6,000名楼长,希望透过楼长的角色支援邨内每家每户的需要,以及连结街坊、编织社区互助网络。根据基金于2019年进行的“社会资本成效评估”,楼长已被验证为最有效的社会资本发展模式。鉴于成效显著,基金期望于未来进一步将拓展楼长计划至多个屋邨,包括新落成的屋邨,培训超过2,600名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