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40年】全民自决、房屋自建 嬉皮士占领丹麦“自由城”
回望两年前的雨伞运动,警方施放催泪弹驱赶人群,意外促成群众占领夏悫道,与随后响应的旺角、铜锣湾占领区,发展成一个马路上的社区。有物资如水、饼干共享,洗手间内放满毛巾、牙刷、护肤品,有艺术品,亦有自修室,但这个伞人心目中的乌托邦仅维持了79日。
然而在丹麦,1970年代的嬉皮士青年占领荒废的军事用地,至今已经40年。今年的香港社会运动电影节带来纪录片《Christiania -“占领”而来的第40 年》,且看“外国势力”如何结合占领和生活。
拒做“楼奴” 嬉皮士青年占领废弃军事用地
由罗伯特·劳森、理查德·杰克曼联合导演的《Christiania -“占领”而来的第40年》,讲述1971年的丹麦饱受贫穷与房屋问题影响,一群嬉皮士青年发现一处荒废的军事用地,便闯进去占领该处,声称那里是他们的家,命名为“Christiania Freetown”(克里斯钦自由城)。这个独立城市有自己的货币、市政厅、学校,甚至有“同志公社”让同志一起生活;由于是占领得来,自由城居民就土地业权与丹麦政府关系长期紧张。
这里更加不属于欧盟区,所以出口会有标语提醒:“你将进入欧盟区”。
Christiania自由城由最初12人,发展成现在1000成人、250小孩居住的社区,那里划分成14个小社区,所有居民平等参与决定区内大小事务,定期召开地区会议;如有更重大的议题,就会召开“全民议会”,行共识制,什么事务也好,即使只有一个人反对,也不会落实。听上去很麻烦,居民却觉得“过程虽然漫长,但是这会使我们所作出的每一个决定,皆弥足珍贵。”
搬入去住要自己起楼 犹如《Sim City》
纪录片走访多个Christiania居民,当中新住客Cornelius说,搬进去要轮候5年,成为一份子后,还要自己动手建造房屋;虽然他可以向城里的建筑办公室借材料和资金,但“办公室规定,尚有三份之一材料要在自己家附近寻找,所有的房屋是公有,没有“My home”的概念。”然而在城内,随处可见居民匠心独运的房屋,每间都自己动手建造、设计,显得这个社区色彩特别绚丽。
最初Christiania没有什么经济概念,后来渐渐摸索出一套模式,城内有70家商店,有日用品、建筑原材料等,也有售卖大麻与浓缩大麻的区域。“我们不像外边,虽然有租金,却很随意,要是哪间店生意较好,便会主动交多点租金,租金多少,也是大家议决出来。”一个女铁匠这样说。
勇武面对政府取缔 居民购地落实自治
自1970年代以来,由于Christiania可出售大麻,与丹麦政府法令抵触,1990至2000年代,政府持续要求自由城跟随政府法令,包括重建城内房屋以符合建筑标准,及取缔自由城的大麻贩卖,警察入内执法,与居民冲突不断。经过长期抗争,司法诉讼后,丹麦政府同意自由城居民以7620万丹麦克朗购下土地,争议声中落实自治。
有居民反思购地一事,表示这虽然违背了“没有人拥有土地”的初衷,但只能用这方法解决。购地后的Christiania,租金上升了一倍,也开始出现贫富差距,然而居民议决出全民配股,一人一股,希望以共享经济保护所有居民的生活。
纪录片尚有一场,将于11月25日晚上7时半,在湾仔蓝屋免费放映。“香港社会运动电影节”由影行者和自治8楼举办,民间自发,不靠商业赞助,宗旨是让观众接触本地和世界各地的社会运动电影,思索如何与现实生活的自己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