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后两周年】3占领区清新空气不再 区区PM2.5超世卫标准

撰文: 邓芯怡
出版:更新:

有人将雨伞运动的力量转化成从政动力,有人将它视为不可触碰的伤口。不过,两年前的占领区曾拥有过的清新空气,相信你和我都想再吸一口。
平日车水马龙的中环、铜锣湾、旺角在占领期间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录得“低”水平,蓝天白云、空气清新,但在这两年,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已回升至“高或甚高”水平。记者日前到占领3区量度空气质素,更发现微细悬浮粒子PM2.5,每区也超出世卫标准,最严重的金钟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58微克,超标1.32倍。
健康空气行动认为,占领运动其实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实验,让市民发掘城市的可能,行人不一定要靠边站,吸马路上的废气,步行或踏单车也可以是香港的未来。

两年前87枚催泪弹触发历时2个多月的雨伞运动,示威者瘫痪本港部分主要干道,向政权表达政治诉求,亦迫使车辆改道、车主改乘公共交通工具、巴士公司重整路线,万万想不到为这些平日车辆川流不息,空气质素健康指数经常处于“高至甚高”,甚至“严重”的旺区,带来短暂的清新空气。

在占领运动开始后的几天,2014年10月1日,健康空气行动(CAN)人员,带同监测器游走于3个车辆数量大减、甚至无车的占领区,量度主要来自汽车废气的微细悬浮粒子PM 2.5浓度,结果金钟及铜锣湾分别录得每立方米18及20微克,比世卫标准每立方米25微克还要低,旺角就录得略高的26微克。而根据环保署的数据,占领首天(2014年9月29日),铜锣湾及中环的路边监测站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均录得“低”水平,清新空气可媲美热门郊游地点塔门。

事隔两年,曾经被占领的金钟夏悫道再没有“遮打自修室”、怡和街没有民主教室、弥敦道再没有“关公”保佑,换来一轮轮风驰而至的车辆,卷起路上尘埃与空气中未被吹散的污染物,行人匆匆而过。记者日前(26日下午)再到3个曾被占领的地区量度PM 2.5浓度,不出所料,3地录得的数值均超越世卫PM 2.5浓度每立方米25微克的标准,金钟的平均值最高达每立方米58微克,超出世卫标准1.32倍,铜锣湾及旺角亦分别录得每立方米51及56微克。

PM2.5 平均值(微克/立方米)

 

2014 Oct 1

(CAN提供)

2016 Sept 26

(记者量度)

世卫标准

超标

金钟

18

58

25

1.32

铜锣湾

20

51

25

1.04

旺角

26

56

25

1.24

注:记者量度当日受台风影响,量度读数或有偏差。

各区的PM2.5平均值,上图:旺角,左下:铜锣湾,右下:金钟 (邓芯怡摄)
记者带同空气测量仪器到曾经的占领地区,量度微细悬浮粒子PM 2.5浓度,旺角区最高录得每立方米208微克,而平均值为每立方米56微克。(邓芯怡摄)

微细悬浮粒子(PM2.5)
特性: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少于 2.5微克粒子
来源:可由燃料燃烧、车辆废气及工业排放等产生
影响:体积细小,能深入人体肺部,影响呼吸,并加剧心血管或肺部疾病,
破坏肺部组织等,更有致癌风险,
对长者、小童的影响尤其严重。

环保署回复称,从2011到2015年路边空路边空气监测站录得的微细悬浮粒子(PM2.5)下降21%。同期间,一般空气监测站录得的PM2.5浓度亦下降24%。

环保署已展开检讨空气质素指标的工作,目标是在2018年内完成检讨,并会评估收紧空气质素指标的空间。

署方又表示,虽然行人专用区对行人环境有所改善,但在设计行人环境改善计划时,也不可为附近道路带来严重交通及环境问题,当局需要等候适当机遇例如地区重建或发展新区,并聆听不同持份者的意见,以考虑是否推展新的行人专用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