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族裔妇女变身手作人 与设计师编出新设计:变得自信

撰文: 黄妍萍
出版:更新:

四位香港基督教服务处中的尼泊尔妇女,最近遇上两位设计师,一同设计出咕臣套、坐垫、发带等编织物,这天桌上堆满了制成品,芥辣黄、粉红、深蓝……等等,怎么会有深色?尼泊尔的衣饰不多是鲜色的吗?那时妇女听到用深蓝色,都难以置信地看着Tina。“最后有些bombom(流苏)用了鲜一点的蓝色。”Tina笑着说。设计师和妇女的想法融合在一起,大家都开心地说:“It looks good。”

四位少数族裔手作人(左起)Kabita、Santi、Kala、Surasmi组成“Indreni(彩虹)”编织队约5年,这次做出新尝试,一开始对用蓝色很没信心,也不相信自己,现在却觉得成品很漂亮,而且自己原来可以做到。(龚慧摄)

四位香港基督教服务处(HKCS)中的尼泊尔妇女,最近和太古地产合作,在圣雅各福群会升级再造中心的设计师符士汶(Sam)和何咏盈(Tina)的协助下,织出一些咕臣套、坐垫、发带等,还有正在赶工的捕梦网(Dreamcatcher),成品将在本月14至16日的大型慈善活动“同一添”义卖。

这班妇女已组成“Indreni(彩虹)”手工艺队5年,她们有人在此土生土长,另一些人也已在香港生活了七年。一开始她们在HKCS的少数族裔服务中心参加活动,后来HKCS开手工艺导师班,她们便报名了,经培训后出外教班。期间借着一起编织,有了和同伴分享心情的时刻。

多年来除了教班,她们只做些小手工如坐垫、发饰,或许正因如此,一开始她们对自己的作品很没信心,“都是我们平日在织的,没人会买。”当初妇女Kala说。然而HKCS计划主任黄婉薇却直指她们手艺很好,是个很好的手作人。

这些流苏妇女称之为“bombom”,是鲜色以外她们最喜欢的元素,部分也用了鲜色,整件制成品融合了设计师和她们的意见。(龚慧摄)

肤色不同 梦想一样

由是设计师Sam和Tina走到中心,和这班手作人一起研究如何提升产品的价值。在谈设计之前,Sam看见壁报上贴着妇女的梦想——老师、医生,聊起天时,更有妇女也说希望能买楼。Sam说:“发现虽然大家肤色、国籍不同,但想的都是一样,不需要因为外表不同而标签她们。”平日这班妇女也参加了很多义务工作,“我们希望用自己的长处帮人。”Kala说。每年HKCS都会在妇女节颁奖,她们是金奖的常胜者。

然而在香港生存并不容易,这班妇女的丈夫都多只能在地盘工作,因此对她们忙着编织有点不理解,妇女Kabita说:“丈夫常问,你总是在忙这些,能赚多少钱?”但这次计划她们每做好一件成品,便会获得数百元资助,她们当时开心得拿着钱拍照,说:“我要立刻买东西回去给丈夫和儿子。”丈夫都很惊讶,发现她们原来都做到些事情。而且可以在家一边照顾家庭一边编织,缺乏就业机会的她们不用再苦苦地找工作。

妇女Kala笑指一开始听到要用蓝色她们都很犹疑,现在却很满意成果。(龚慧摄)

设计师:不想命令 深色作主轴 衬托鲜色流苏

这次计划,这班手作人却遇上一大难题——一向爱鲜色的她们竟要尝试用深蓝色。Kala说:“我们觉得鲜色比较能表现到开心的感觉。”另一妇女Surasmi也说:“跟我们一向用的颜色不同,不知道人们喜不喜欢。”

Tina不想命令她们,“合作是双方面的。”因此部分产品保留鲜色做法,另一些则尝试新颜色。设计师跟她们说要顾及不同人的喜好,用蓝色也因想用废弃牛仔布,是有价值的,打了板,她们看了觉得也不错,开始试做。后来坐垫周边的流苏bombom,有些还是按妇女喜好用鲜一点的浅蓝来做。Kala说:“这看来真的很好,我们现在很开心。”

设计师Sam(左)和Tina(右)说,不希望空降,全程都有妇女参与,一起讨论。(龚慧摄)
Kabita示范教庇护中心会员Susana(右)编织,Susana当天也对其他没学到的制成品很有兴趣。(龚慧摄)

受惠者变付出者 教庇护工场会员编织

然而义卖不能只做三两件,她们只有4人,又要照顾家庭,压力很大。圣雅各福群会业务经理陈家裕(Terry)想到,可以请妇女教旗下庇护工场的会员(复康人士)做,“角色转移了,一直以来由HKCS给服务她们(妇女),她们是‘受惠者’,但她们可以不永远都是受惠者,而是回头教别人。”

刚到工场时,妇女都有点紧张,Kala说她们不懂广东话,又不知道复康人士明不明白,但结果她们靠自己做动作示范,他们已经学懂了。个多月来会员做了30个坐垫,这班妇女终于松一口气。同时,她们也很高兴彼此可以互相充权,“我很喜欢分享我们的技艺。”Terry指:“现在常说官商民合作,但这次之后发现其实应是官商民民——NGO(非牟利机构)都可以走多一步和另一个NGO合作。”

这些妇女一开始很害羞,经过合作后,和设计师已打成一片,有说有笑。(龚慧摄)

“原来我也可以” 妇女为完成作品骄傲

Kala自言:“我变得更有自信,发现我们也可以做这些东西,我们为此而骄傲。”当日她们甚至乘访问空档问Tina拿材料继续完成捕梦网,更打算请教Tina产品营销的技巧。这个计划似乎激发了他们的动力,令她们多行一步。

设计师也走多了一步——这是她们第一次和生产者合作,发现从前没关心过生产的人。Sam说:“这次计划要真的很落地地想,究竟生产者能力去到哪里,如何发挥她们的潜能,大家如何互相配合,令我们觉得美,她们也做得开心。”她又指:“是要真的去关心她们的内心世界、故事、梦想,再在她们的世界找回她们想要的东西。”

这些坐垫由一班妇女一手一脚织成,上面的波波也是她们提议加上的。(龚慧摄)

设计师:重新关注昔日忽略的生产者

除了意念要磨合,彼此的感受也需要关心。Sam指:“会关心她们觉得舒不舒服,平时不会顾到。”Tina说:“今天很感动,因为见她们的心情放松了,已经克服了,我想她们将来会更加好。”

这次这班妇女扩阔了眼界,懂得用鲜色以外的颜色,又学了包装、定价,除了这次计划中会在14至16号摆档,她们以后也打算去不同的市集。5年来默默发着微光的彩虹,终于要让大众看见她们焕发的彩光。

“同一添”活动详情日期: 2016年10月14至16日(星期五至日)开放时间: 中午12时至晚上8时地点: 鲗鱼涌太古坊康和大厦1楼ArtisTree入场: 免费(欢迎捐款)

制成品除了坐垫,还有斜揹袋、发饰、杯垫、纸巾盒等,色彩缤纷。(龚慧摄)
这班手作人的队名是“Indreni(彩虹)”,现在终于要大放光芒。(龚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