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佣庇护所 为无家佣工供食宿筹回乡机票 现财困:政府应出手

撰文: 李赞
出版:更新:

在香港这国际都会,外佣还是会随时要瞓街。例如跟上个雇主合约完结,却未及找到下个雇主,或是与雇主出现纠纷,甚或遇上雇主出游,外佣都要自寻住处。有时,雇主甚至半夜突袭,叫外佣打包行李走人。香港湾仔原来有一个给菲佣的庇护所,The Haven 8年来为身在异乡的菲佣提供可以归属的家。而今,the Haven难以应付昂贵租金,向社会寻求捐赠。摄影:李赞

从左到右:牧师Danilo,借住的菲佣Lanie和Maricel,与Danilo一同管理the Haven的夫人Mary Lou。(李赞摄)

流散外佣的另一个家 曾凑钱助成员回乡

The Haven坐落于湾仔骆克道,取其接近入境事务处和菲律宾领事馆,方便服务菲佣社群。这里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食品储藏室和厨房齐备。菲佣爱唱歌,客厅里便有捐来的钢琴。这里隶属于团契,柜子上便摆着金色的十字架,在微暗的屋子中闪闪发亮。

流离失所的菲佣,可在这里免费吃住。NGO捐来的食物吃完的日子,才需要略负担些费用。若经济能力允许,住客也会略施捐赠。创办者牧师Danilo Borlado与夫人Mary Lou,除去负责她们的吃住,还会转介陷入雇佣纷争的菲佣予法律支援团体、为待业者介绍可信的中介等。

她们本就漂泊在外,流离失所则更添辛酸。Mary Lou讲述,有些姐妹,过完周日回来,突然被雇主赶出门,没有足够大的行李箱,就用一只垃圾袋草草袋住自己的所有行囊。Borlado夫妇尽基督徒的善意,与她们谈心、组织崇拜,抚慰她们受创的心灵。

借住菲佣的行李,与捐赠来的钢琴。(李赞摄)

每月,the Haven会集中为这月过生日的成员庆祝生日。暂住的Lanie和Maricel这日恰巧都在。记者问起她们在theHaven最喜爱的活动,她们都选了上周六的八月生日会。Lanie说道:“我帮手准备食物、小游戏,就排解了寂寞。”

Mary Lou说,the Haven不仅是菲佣们的暂住之地,更像是个大家庭,而自己与丈夫,就努力当好她们的爸爸妈妈。曾经有成员签证到期,但被辞退后没有拿到应得的收入,又担负由中介而起的债务,买不起回菲律宾的机票。全体成员便凑钱买了单程票,送“家人”回乡。

The Haven的大门永远为流离失所的外佣而开。(李赞摄)

捐赠减少租金高企 “政府有道德义务援助外佣”

8年前,一家类似的菲佣庇护所因财政困难被迫倒闭。Borlado夫妇看到在那边借住的菲佣朋友又将无处可去,于是创办了the Haven,继续未竟的事业。而如今,the Haven也面临相似的窘况。

Danilo列举出the Haven的开支大项:每月月租加上水电等杂项,就要2万,而租借崇拜场地要每月花费近8千。Mary Lou补充,流离失所的菲佣鲜有自备寝具,the Haven会为她们购入,到了冬天,还会提供保暖的外套。大小支出,全靠团契成员的捐助。但近年旧成员大量离港,新成员又多刚由菲律宾来港,已经为在菲的职业介绍所大出血,甚至负债,无法捐助多少。两夫妇表示,将考虑申请政府资助,但他们听闻过政府资助的项目需要中立,他们可能无法再举办具宗教性质的活动。

Borlado夫妇的狭小办公室。(李赞摄)

Danilo认为,政府应该更大力解决外佣暂住的需求。“外佣让雇主可以安心出去工作,她们对香港的经济贡献很大。香港政府有援助她们的道德义务。”他双眼含泪地说道。

Mary Lou开玩笑地说,幸好还有公园,菲佣们在休息日才有地方可去。“感谢上帝,还有公园!”Danilo接话道:“但当你合约被终止了,公园可不是能给你庇护的地方。”the Havens 现正为其营运费进行众筹:https://gogetfunding.com/havenshe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