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议会选举】想改变社会 记者弃笔落区 重返成长地挑战建制派

撰文: 徐嘉莼
出版:更新:

“靠支笔,可能可以改变到少少嘢。”前港闻记者李家伟说。2012年反国教运动,还是中学生的李家伟看到政府的强硬和社会的荒谬,他相信,社会需要变革,而变革的必要条件,是要在社会上广传正确的资讯。还是满脸稚气的他有一个志愿:当记者,改变社会。升上大学,他修读新闻系,在雨伞运动后,他如愿当上记者。他跟进劳工福利议题,用一支笔揭破了繁华盛世下基层工友的苦况。今年六月,反修例运动爆发,在硝烟里,他拿著相机,记下一幕幕香港社运史。然而,他发现比起记录真相,还有更重大的责任等著他,“记者系想成个社会改变,但好多时候唔记得咗,改变可以由社区做起,改变始于足下。”他毅然辞职,放弃了理想工作,回到成长地屯门富新区,参选区议员。离开理想职业,有时午夜梦回,他很想再执笔,很想再听到快门声,甚是想念昔日跑新闻的生活。但个人志愿,比不上社会的宏愿。他仍然是那个渴望改变的少年,不过这次他选择揼石仔。摄影:郑子峰

作为被时代选中的一代人,李家伟似乎一直被推著走。因为反国教运动,所以大学选修新闻系;因为雨伞运动,更坚定要做记者;亦因为反修例运动,放弃了心爱职业,走入社区、服务社区。

无缘见证运动起落 从记录者到示威者

反修例运动由炎夏延续至初秋,至今仍未止息。这是香港史上其中一个大型的社会运动,百多日来满城硝烟,经过的每一处都有故事。作为香港人,作为记者,无一不想在场见证,将一切纪录下来,将真相传递出去。

李家伟在六、七月间亦有份穿上反光衣,在对峙现场游走,写下示威者诉求,拍下冲突升级的场面。他说,场内场外仍有很多故事想发掘。“有咩令佢哋(示威者)冇咗命都要走咁前?到底佢会点形容对香港嘅爱?我好想知道佢哋呢份情感。”

但还未找到答案,便要止步,因为自八月起他不再是一位记者,而是屯门富新区社区主任。没有反光衣,没有记者证,如果他要走入运动现场,他的身分只会是示威者,背后承受的是被捕受伤的风险。“唔可以用记者身分,见证成场运动起落,系有啲遗憾。”

2014年9月28日,政权以87粒催泪弹回应人民诉求,引发之后雨伞运动。李家伟当日亦在场,更有份占领旺角。翌日,他回母校分享所见所闻,以声援师弟师妹罢课行动,结果在生理、心理还未消化下失语。“好悔恨冇好好交待到俾人听,愈来愈觉得有必要将社会发生嘅事传递俾更多人知。”

反国教立志做记者 跟进劳工议题

遗憾,因为记者是他坚持多年的理想。2012年9月,数以十万人坐在政总示威区,声声“撤回国民教育课”不绝于耳,人海中有李家伟的身影,当时他还是中五学生。那天放学,他一人从屯门,乘搭10多元车费的962X,山长水远到金钟公民广场参加集会,那是他第一次参与社运。群众声嘶力竭,那股力量让他觉悟,“社会上需要变革,原来有人出到来,就可以推动到社会有少少改变。”这个理科生决意做一份影响社会、影响别人想法的工作——记者,他说要见证真相,改变世界。

佢哋唔系咩达官贵人,识佢哋唔会有咩好处,但你认识佢哋,你更认识呢个城市。
“富新一代”社区主任 李家伟

中学毕业,他在珠海学院就读新闻及传播学系,那时候,他已开始到新闻机构兼职及实习,毕业之后即转全职。他由政治新闻做起,每日跟不同政界中人打交道,收风、套料,写很多“吹风故”。“最后都会变成‘吹水故’,因为个风吹得唔靓,个件事(政策)就唔会做。”他觉得不自在。“点解某名人生仔、某名人去边个嘅婚宴要报?到底新闻系咪咁做呢?但无可否认,佢哋系名人,个生态系咁要写来维系感情。”

他问自己,做记者不是要发掘及报道真相吗?于是他向公司申请转组,改为跟进劳工及福利议题。他写过台风袭港下,工友被困工作场所,无饭食、无补水;又写过居住㓥房的清洁工友,日打两份工,只为寄钱回乡。他从一个个基层的故事,实实在在道出政策荒谬,即使最终没有丝毫改变。“七百万人入面揾到一个人肯同你讲佢嘅故事,其实好难得、好神奇。佢哋唔系咩达官贵人,识佢哋唔会有咩好处,但你认识佢哋,你更认识呢个城市,了解好多冇被人了解嘅故事。”

李家伟说,做记者能采访故事、见证历史,对比其他工作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你问我,依家都系中意做记者多啲。”
如果每个人都咁谂,呢个世界冇人走出来。
“富新一代”社区主任 李家伟

不足一日答应参选 “每个人都要行出来”

坚持多年只为做记者,才刚开始做两三年,他还有很多很多故事想写。但他用了不足一天时间考虑,决定辞职。

“我从来都冇谂过从政、食政治饭。”因为认同伞运时期的“深耕细作”理念,所以他在刚爆发反修例运动的六月,便与朋友加入居住选区的助选团队,在工余时间派传单、做问卷调查,仅此而已。直至六月下旬,原定参选人因太大压力退选,团队认为李家伟有传媒及社运背景,了解时事议题,能够讲市民所想,认定他是合适人选。“一开头唔想做 ,不如试下俾其他人做先喇,如果冇更好选择先由我来做。”结果,没有其他人愿意出选,他考虑了不足二十四小时,便答应参选,一个月后正式辞去记者工作。

“冇人做、顶硬上”听起来带点轻率,难道参选并非自愿?李家伟沉默了一会儿,缓缓梳理自己思绪。他说,自己是个懦弱的人,想社会有改变,却不敢成为第一个站出来改变的人,亦不相信自己能够改变。他怕日后辜负别人期望,也怕被内疚折磨。“但如果每个人都咁谂,呢个世界冇人走出来。”他语气更坚定。六月以来,香港人学懂了世界没有英雄,要改变世界只有靠自己、靠每个人站出来。于是,当被时代选中,他决定挺身而出。“与其话逼不得已,不如话本身都系要有人做呢件事,只系冇人愿望有呢份承担,所以其实我哋每个人都要行出来。只系最后只系得无咁怕死嘅人行出来,虽然我都怕死。”

假如当选,他希望居住地方被更多人认识。“人哋问我住边,我会话龙门居,但我想俾人知道富健、新屯中系边,好卑微好卑微要求。”
由港闻记者,到参选区议员,他考虑的是社会如何变得更美好,多于自己喜乐与哀愁。

人生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

李家伟今年只有23岁,个子高大,宣传海报上的他总是笑容灿烂,形象阳光,就像一个大好青年。成熟稳重形象背后,少年不善表达情感,思考时总皱著眉头,想著如何把事情做好。“可能我较少接受人哋期望,所以有呢啲期望,我自己就好想、点都好唔好令人失望。”

他出身于公屋,小时候父母已分开,童年大多时间都是独处,早就习惯了一个人对著家中四幅墙上网看资料,思考对世界的疑问。没有人教、没有人管,他自觉人生没有需要对任何人负责,自己过好生活即可,亦因此敢于承担责任。“我嘅人生我自己话事,我冇包袱,父母都冇期望我要点,咁我可以有多啲自己想法。”

李家伟今年才23岁,即使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他习惯对任何人都笑容可掬,收起个人情绪,把责任扛上身。少年活得一点也不轻松。

他没有舍我其谁的英雄主义,却是那个愿啃猪头骨的勇士。曾经,他是珠海学生会的外务副会长,不过这个岗位并非他最初所愿。当时他与一众好友决意组庄(内阁)竞选,惟大家也不想抛头露面,无人愿意担任外务要职。“如果我唔做,支庄就冇喇㖞,既然系咁,咁不如顶住上照做啦。”最后,和出选区议会一样,他决定顾全大局“顶硬上”。

一旦承担责任,他便会把自己推到最尽。当年校内举办活动风气不太盛行,同学归属感不大,学生会亦经年缺席学界圈子,不大参与社会事件。李家伟上庄后希望重振校誉,于是积极参加学联会议,联系各大专院校学生会,一同筹组联署、游行,让珠海与其他大学睇齐。“慢慢就畀人知道,原来‘珠海’唔系对面海嘅城市,佢真系一间本地学校 ,而佢哋学生会原来有做嘢,原来想为社会付出一啲嘢。呢啲就系当年我做紧学生会,我希望亦成功俾外界知道一啲事。”

寸土必争 踢走建制

上一届区议会,屯门富新选区是全港最多人报名参选选区。在六人混战下,最终由建制派新民党甘文锋以近2,500票胜出,比第二高票选手高出约1,500票。而今届该区只有李家伟和甘文锋报名参选,是23岁“政治素人”与36岁“建制青年”的恶斗。“我哋团队目标好明确,踢走建制派。”

李家伟说,作为当区选民,四年来不见社区有任何改变,扩建巴士站已是区议员最大政绩。“简单至路边有草、水管工程都冇人理,打1823都搞得掂,点解区议员冇做过?”而他成为社区主任后,很快便督促路政署清理路边杂草,又在区内收集500份问卷,证明九成民意反对区内湖山游乐场改建公屋一事。“呢啲嘢用居民身分都做到,咁选民系咪值得更好选择?”

然而很多示威者不认同“血债票偿”,他坦言自己也很痛恨,但只要是政府资源都应参与争取。他解释,区议会选举有涟漪效应,能削弱建制派资源,有票影响特首选举。不过,如果做记者也难以改变社会,做区议员又有何影响力?李家伟说,在现时政治环境下,必须寸土必争。“如果明知佢系有用,而因为立场之见而决定放弃,等于将机会拱手让人。”

“冇人做、顶住上”是他对自己的慰藉,假如输了,别人的失望会少一点,他内心会好过一点,压力少一点。“但外面睇啲人唔会知,所以无论如何点都好,都系我嘅责任。”
呢场运动大家成日讲义士、义士,其实好多人愿意牺牲一啲嘢,成就greater group。
“富新一代”社区主任 李家伟

冇机会再做记者? “冇余地谂输咗要点”

李家伟在区选前一百天才正式成为社区主任。一百天,时间紧逼,要街坊认识他、要处理民生小事,要一点一滴赢得信任,按道理他应该一往无前。他却说:“一开始我仲谂输咗仲可以做返记者,最多咪转唔同公司,因为我唔睇好自己会赢。”

但一路落区,他意识到这不止是他一个人的事,不应给予街坊假希望。“依家冇再谂过输。好深刻,曾经有街坊问‘你有冇谂过赢咗之后,点样行落去?’”很多人把著眼点放在11月24日,认为当日建制与非建制分出胜负,就是比赛的完结。他却认为,重点应是胜出后,未来四年如何在社区深耕细作。“当你要谂呢四年要点做,就冇余地谂输咗要点。”

往后还做不做到记者,他不再深究。因为此刻他的身分已经转变,没有回头路,他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呢场运动大家成日讲义士、义士,其实好多人愿意牺牲一啲嘢,成就greater group。有人放弃自己时间、命运,有人愿意自己被人拉、救三个人走,系因为大家系为咗一啲更远大理想先咁做。大家牺牲唔同,而牺牲系必要,但牺牲可以成就啲咩?留待历史会见证。”

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作为被时代选中的一代人,谁还有后退选择?但正因为活在大时代下,过去种种成就今日这个他。

李家伟为2019年屯门区议会富新选区参选人,截至10月18日提名期完结,同区其他参选人为甘文锋。

“2019区议会选举专页”集合18区区议会资讯,今年更特设“01选区搜寻器”帮你揾到自己选区!

参加埋《区选有冇常识问答比赛》,赚尽“01积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