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首个“绿色地图” 环保店舖、农墟、回收点、工作坊一网打尽

撰文: 黄妍萍
出版:更新:

食肆、农墟、玻璃回收点、闲置空间、有机产品售卖点、手作坊、绿色教育、民间行动……这些绿色资讯一直零零星星地在Facebook弹出。不过,现在只要打开“绿活地图”的网页,就可以找到所属地区较全面的绿色资讯。更难得的是,这些资讯都是由不同网民自发上载到网站的,绿活地图发起人林丽珊希望人人也成为参加者。

网站有地图(上)及文字(下)介面,散落香港各处的绿色资讯一目了然。(“绿活地图”网站截图)

人人都可以是“Mapper” 也可分享社区故事

想拥有一个资讯全面的绿色地图,一个人没可能做得完,必需众志成城。想加入成为一份子,可先在网站上登记成为“Mapper”,有了这个身份便“做乜都得”,“除了可上载活动资料,也可以写故事,就像blogger一样。”林丽珊说。如有人回到爷爷居住的梧桐河,写了一小段故事,分享感受。除硬性资料外,也让大众用故事连结彼此。

“绿活地图”其实是由2014年开始运作的“全港分区绿色生活地图”制作小组转化而成,当时同样设有由各区义工自行上载资讯的网站。林丽珊指是受到起源于美国的“绿地图”(Green Map)启发——绿地图是以环保为主题的地图,现已扩展成为一套地图系统,有统一的地图图例、商标。经营的非牟利组织“绿地图系统”会提供图例及支援。反观香港,林丽珊看到绿色资讯很分散,“但想做(绿地图)便要向他(‘绿地图系统’)登记,要跟足它,包括运作,但他们的系统只是给人看,没互动性。”她希望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便在系统以外自行制作绿色地图。“我写了电邮给不同人士,结果有很多人说可以帮忙!有人说可以替绿色地图开Facebook,又有人帮我弄了个域名,总之是四方八面都有人帮忙。”第一代绿色地图由是诞生。

“绿活地图”不时会举办活动,其中包括大约一个月办一次的静修。(受访者提供)
“绿活地图”最新的活动与7个组织合办,组织除了支援,也变成协作、参与的一份子。(绿惜地球)

占领运动后决心:以绿活照顾人心

但毕竟资源有限,旧网站不太易用,到占领运动时,林丽珊决心把地图做好。“社会动荡,想以自己认识的绿色生活方式影响整个社会。绿色生活照顾到的不只是环境,还有生物及人心,顾及别人和照顾好自己才是真正的绿色生活。”于是她申请资助,把网站做成现在的模样,向大众提供实践绿色生活的简易入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