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与社区・四】雅典逼迁揭种族歧视? 场馆今成难民营
巴西奥运揭幕。每届运动会背后,总有大兴土木来成就运动员的汗水与泪水。此系列会回顾过去几届奥运会主办国、当地居民和社区的故事。希腊雅典(Athens)作为现代奥运会的首个举办城市,约一个世纪后,于2004年再次举办奥运。但奥运工程而引起的迁拆,被指针对少数民族,特别是罗姆人(Roma,又称吉卜赛人Gypsies)。
欧盟官员:罗姆人于希腊被“种族隔离”
据人权组织 Greek Helsinki Monitor 估计,希腊境内住有30万至35万名罗姆人,约一半生活在贫穷线下。
早在1983年,希腊通过了一条法例,以有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及卫生为由,规定有组织的游牧民族必须离开市中心定居,亦不得于历史古迹、海滩、或景点等地居住,身为游牧民族的罗姆人首当其冲。
2001年,欧洲委员会罗姆人专责小组(Specialist Group on Roma/Gypsies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主席 Josephine Verspage 探访希腊Aspropyrgos及Marousi两市的吉卜赛社区后,形容是“制度化的种族隔离”(institutionalized apartheid),而且区内没有公共水电供应、儿童亦缺乏学习机会,居住环境恶劣。
联合国报告:希腊政府针对罗姆人聚居地搬迁
据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UN-Habitat)2005年时发表的报告,希腊政府在进行奥运工程相关的搬迁时,专挑罗姆聚居的地点,且多由警察武力执行。“居住权与迁徙中心”(Centre on Housing rights and Evictions)07年的报告指出,约有2700名吉卜赛人因奥运而被驱逐或逼迁。
以离雅典西北方约1小时车程的工业城镇Aspropyrgos为例,2001年夏天,市长在奥运设施兴建计划还未落实时,就以此为由下令清理罗姆人(Roma)的木屋群,而屋内还留有他们的个人财物。希腊政府其后试图将这200个吉卜赛家庭安置到市内其他地方及邻镇Ano Liosia,但两市政府极力反对。他们称需要土地兴建奥运场馆和住屋,没空间容纳他们。但最终Aspropyrgos并未建成任何奥运设施。
当届奥运主场馆所坐落的雅典卫星城市Marousi,在奥运前曾是罗姆人社区。02年,市政府要求市内的吉卜赛人迁出,以腾出土地兴建奥运场馆。市长及吉卜赛人组织“Elpida”虽然签署了搬迁赔偿的协议,但协议只适用于在希猎土生土长的罗姆人,阿尔巴尼亚裔罗姆人(Albanian Roma)则不获安置。另外,协议本来标明该区40个罗姆人家庭能获发永久房屋及生活用品,但津贴并无如期发放,令部分家庭一度因无力交租而流离失所。
废弃场变难民营
奥运结束后,多个场馆日渐荒废、杂草丛生。这些空置场馆,如今是3000名阿富汗难民的聚居地。
去年年末起,榄球及曲棍球比赛的场馆放满了数以百计的帐篷,一部分属联合国,一部分由难民自行放置。即使是酷热难耐的夏天,仍有不少小孩在玩、成人在聊天或抽烟。悬挂的床单和毯子作为隔离帐篷的围栏,为“居民”遮阳之余挡下行人好奇的目光。
后记:奥运会的风光背后
经济地理学教授Ashok Kumar曾撰文写道:“想要清除城市内的穷人?举办奥运会吧”。他指出,大量金钱投资在奥运相关的发展工程以“再造”一个“清洁”城市,原有社区被逼迁出;这种以奥运为借口的仕绅化(gentrification)及郊区城市化(suburbanisation)只会令原社居群体分析崩离,加剧社会矛盾。
《奥林匹克宪章》的“基本原则”写道,奥运的目的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奥运精神得以在比赛场上体现,赛场下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