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残疾】精神病康复者搭车难 有口难言怕遇上关爱座猎人
残疾人士定义广泛,除了肢体伤残,还包括一众“看不见的残疾人士”。他们外表与常人无异,但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却成他们的苦难。有自闭症孩子对声音过敏,有情绪病患者对环境焦虑,种种不被看见、理解的需要都成了他们搭车之苦,让不让座更让他们成为被公审的对象。近年私营市场推出,免费训练司机照顾残疾人士需要,资助非政府组织车费,希望让残疾人士多一个自由的生活选择。摄影:欧嘉乐
精神科人士难申请复康巴
申诉专员公署曾于2017年调查批评,政府提供“特别交通服务”,如复康巴士等服务严重供不应求。“精神科人士一般较难申请复康巴。”无障碍资讯网创办人之一曹家华说:“复康巴一般畀肢体伤残人士、老人家,精神科人士行得走得,同普通人无异”。他认为“无障碍”不只包括轮椅人士,还有肉眼看不见的残疾人士,包括截肢者、精神科人士等。
使用港铁伤残优惠 被途人质疑骗资源
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成为这群有特殊需要者的唯一“选择”,却让屡遇误解。曹家华举例指,这群残疾人士他们港铁入闸时响起优惠声响,常被途人及港铁职员误以为滥用长者两蚊乘车优惠,被投以歧视目光。“无论系肢体伤残或精神病人士,有好时唔好睇表面就当人呃人。”他希望公众能对残疾人士多一点理解,勿只看表面便认为对方扮残疾人士骗资源。
咬手指被当众指骂 成搭车压力
然而,即使隐性残疾人士顺利乘搭交通工具,每一个旅途也为他们带来无尽精神压力。面对焦虑 ,情绪病患者或自闭症人士不时下意潜咬手指、低语等,却被不理解的乘客视为“怪人”,沦为言语攻击或欺凌下的受害者。“有精神科人士对声音敏感,可能听到烦躁、手震,当被指骂后,严重者或会唔出街,慢慢先畀社工发现”。
近年,私人企业Uber推出“Uber Assist”(关怀优步)服务。2018年首次向本地非政府组织推出“Uber 与你同步”社区计划,提供100万港元的乘车资助,至今已有五万人受助。无障碍资讯网曾申请相关计划,逾百名残疾人士免费乘Uber到香港多区参与无障碍城市定向活动。
关爱座猎人牺牲品:不被看见的残疾人士
思觉失调康复者Angel 当时因活动而首次使用Uber Assist服务,她形容体验宁静。平日繁忙时间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神经纤细敏感的她常会感到紧张及受压。Angel乘车总不会坐下,一定会让座。无障碍资讯网职员Kit长期接触Angel,她指,“背后系佢哋好惊会俾人闹,再攰、再晕都会避开同人接触。”不被看见的残疾人士成了关爱座猎人下的牺牲品。
司机:一句说话、眼神都可以带来好大伤害
“通常佢哋会好紧张,无一般人咁放松,好似好绷紧”,Uber Assist司机卢先生指。退休人士卢先生是首批受训的Uber Assist司机。他说自己最初也曾以有色眼镜看待这批看不见的残疾人士,但因为参与计划让他多了一份理解。
“尽量令佢放松”
“一句起两句止,问佢冷气够唔够,尽量令佢放松。”他渐渐学会与隐性残疾人士相处,例如你在车厢扬起音乐,有特殊需要的乘客绷紧的神经和紧握的双手就能慢慢放松起来。“你难保自己有日都会有需要。”卢先生说,“教育系好重要,教育大众应该用乜嘢行为去帮佢,你要教育先明白点做。你一句说话、眼神都可以为佢带来好大伤害”。
四万人使用Uber Assist 增幅逾六成
Uber传讯代表Bonnie指,目前全港约有3,000名Assist司机。不少退休司机只做Assist服务,接待各种或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残疾人士。她指,当初Uber落户香港时打算发展在地化服务,针对坊间缺乏支援特殊需要使用者的服务,2017年起开始试行Uber Assist服务。她认为社会对相关服务需求殷切乘客量由2017年25000多名增至2018年40000多名,增幅超过六成。
残疾人士乘车难,多年来仍是一个未解的难题。曹家华期望残疾人士能有更多选择,如常人一样,“共融系一视同仁,个个都系人”。共融是还残疾人士有选择生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