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营盘和大埔街坊跨区Crossover 搞旺空置街市的实验

撰文: 黄妍萍
出版:更新:

上周日,民间组织“城西关注组”在西营盘街市对出的行人专用区举办“好正街市”,不少新奇摊档齐集街上——夜冷、木盘栽、皮制手作等,打破了传统街市的形象。西营盘街市顶层空置多年,下年年头开放招标。城西关注组跟街坊想像:如果在街市开不一样的档,如良心产品舖、书店,让街市变成不同年龄层聚集的地方,会怎样?
同时间,民间组织“大埔社区学堂”在宝湖道街市的杂货店却在上月结业,一档的力量或许不够,但身为进驻街市的先锋,他们又如何改变街市的日常?当天城西关注组邀来大埔社区学堂的成员阿欣,与公众分享进驻街市的经验。

“好正街市”成了大人小孩“坐下、倾下计”和玩乐的场所。(黄妍萍摄)
城西关注组在西营盘街市外办“好正街市”,期望招募街坊明年一同投标,以新形摊档活化街市顶层。(黄妍萍摄)

给街坊“坐下、倾下计”的空间

西营盘街市顶层空置逾十年,只余两个售卖冰鲜鸡的档摊营业。主要由西环街坊组成的城西关注组曾收集意见,向当局提议将顶层改作图书馆,不获接纳,但顶层将重新招标。这次城西关注组办“好正街市”,正为扩阔街市的可能作准备,他们亦打算投标。“想提供一个街坊的空间,让他们坐坐,聊聊天。”成员Judy说。

他们打算藉开设非传统的摊档将街市变得大众化。Judy指不想如领展般以卖生蚝来改变街市形象,而是以日常变化来改变。当天的“好正街市”有展示古老碗盘的档摊,又有制作木盘栽、介绍家居植物的,走过的人不再只是消费,却会停留、探看、发问——“这个木防水的?”“是啊。很多植物都很易种,像这个薄荷……”不是买菜的人也走来,这里成了街坊聚集交流的地方。如果这些档摊存在于街市中,街市的形象也许真的会变得不一样。

不少人路经此地,停下探看,也有街坊专程来到,坐下闲谈。问到参加原因,有街坊说:“也想有个舒服的地方。”(黄妍萍摄)
街坊谭生展示亲手做的木盘栽,又介绍适合在家种植的植物给大家,与走过的人之间不再只是买卖东西的关系。(黄妍萍摄)

日常里的变化

同时间,在香港另一端的大埔宝湖道街市,大埔社区学堂亦曾营造一个给街坊的空间。年头学堂在空置率奇高的宝湖道街市借下“随喜”生活杂货店舖位,从在街上开课讲历史,到走入街市,以档位为基地与街坊一同学习,发挥街市作为公共空间的特质,并透过举办活动吸引人流。阿欣分享说有次教做环保酵素,有个街坊很好奇,不断发问,回到家又再问,街市由是成了交流的场所。

“随喜”也令街市里的人重新连结。“有次我陪铁打舖的小女孩踢波,咸鱼档的人也一起玩,原来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阿欣又说:“另一次我请一个中乐师傅来弹琵琶,他在巷里一边弹一边唱,周围的档主都走出来听。”

随着定期活动与平日的接触,“随喜”令街市日常产生了变化。“之前请了个婆婆教做茶果,有街坊又会做松糕来给我们吃,我便周围去派,那些档主很开心,他们没想过,原来可以有这样的事,以为街市就是买卖东西,坐在这儿,有空便聊聊天。”阿欣笑着说。“街市也可以很多元,有很多事可以一起做。”阿欣又指,有时办活动会遇到街坊说小时候来过。人们由是藉活动的机缘,重新探索遗忘已久的街市。

大埔社区学堂成员阿欣(左)来到“好正街市”,与大众分享街市日常:“街市也可以很多元,有很多事可以一起做。”(黄妍萍摄)

在社区的交汇点推动街坊

然而,“先锋”只得一档,很难把场变旺,加上不理解的邻档一直投诉,也令“随喜”备受压力,最后关门大吉。城西关注组成员KY希望招4至5、甚至8至10档未来一起投标,提升协同效应。另一成员Judy指不想变成“我问你”做不做,而想将街坊包括在内一起谈,这次“好正街市”也是和街坊一起筹备,希望街坊多参与后,从单纯接收,变得会去问什么对大家最好。

“大埔社区学堂”主要由街坊组成,有约10个街坊义工,街市档结业当天也帮忙办清场免费地摊。阿欣在街市档亦帮街坊发掘技能,如请了个居民教做布袋。“有些街坊有很多事想做,但没有契机。”他们又接触到一些不懂上网的人——“有些叔叔婆婆行过(街市),他们会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会给二手物品。”

街市是个很重要的社区节点。城西关注组的KY说:“街市这场所聚集了不同阶层、年纪、种族的人,令新与旧的一代有个交汇点,多了了解彼此的渠道。”另一成员Judy也表示:“就算社区网络瓦解,街市也不会,我们还是会记得卖菜的那个人叫什么名字。”

夜冷、杂货,各种新奇的档摊出现在西营盘街市外,揭示街市的更多可能。(黄妍萍摄)

街市只可卖菜?食环署的阻挠

然而,街市档受食环署管理,有一定制约。阿欣说,食环署现成了投诉部门,附近的档因接受不了他们不是在卖菜,屡屡投诉,令食环署的人常来留难,间接使学堂选择结业,以免连累档主。“我们办二手物交换,他(食环署人员)说:‘你是菜档,不应搞这些东西。’又要我们大大只字标明东西不是卖的,又说漂书放街市不卫生。”

近来食环署更开展了一个行动,清空辖下街市的走廊,“但条路明明很阔。”阿欣说。“(这个行动)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只做3日。”她又指,对于“伪档(疑似变成货仓的店)”处处的宝湖道街市,有人投诉过,食环署便做了个“照相行动”,提前告知巡查时间,只要在特定时间档主站在档前拍了照,便当他有正常营业。“食环一天不改,街市仍一天如死城。”阿欣说。

纵使如此,阿欣仍在留意有没有新的档位放出。“始终建立了一些东西,社区营造不可能半年就完。”她又指就算最后不开店,也会继续在街市出现。“上星期去行街市,玉器档的叔叔说:‘记住一星期返黎一次呀。’他们也会有盼望,我也不想我们消费完他就走,希望可以持续做些东西。”

在讲座尾声,城西关注组的KY认为,“随喜”为街市创意店创了先河,在众人努力下,街市慢慢有了变化,希望西环街坊未来可以一起投标,透过街市档分享技能,将街市变成大家交流沟通的地方。